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准确性及灵敏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6期   作者:陈溶微 谢文静 林丹琪 江裕
[导读] 目的 探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价值
        陈溶微 谢文静 林丹琪 江裕
        福州市第二医院检验科  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目的 探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感染科接收疑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择取同期前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士50例作为对照组,本院均两组纳入对象均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分析免疫球蛋白检验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并对比两组纳入对象的血清IgA、IgG、IgM水平。结果 经统计,本次观察组中,临床诊断共计确诊49例,而免疫球蛋白检验则确诊46例,免疫球蛋白检验准确性为94.00%(46/50)、灵敏性为93.88%(46/49)、特异性100.00%(1/1)、阳性预测值100.00%(46/46);且观察组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血清IgA、IgG、IgM等指标水平会显著提升,应用免疫球蛋白检验检测效果显著,检验准确性、灵敏度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检验;准确性;灵敏性
        
        前言:乙型肝炎又名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入侵引发的可通过血液、体液等进行传播的肝脏感染性疾病,极为常见,据临床调查显示,全球约有2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而在我国,该病症发生率也高达约7%,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早诊治意义重大。有研究提示,在人体免疫机制作用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gA、IgG、IgM等指标水平会显著提升,检测这几项指标可为疾病诊治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这引发了广泛的关注[1]。而检测血清IgA、IgG、IgM等指标是反映免疫球蛋白水平的重要手段。故此,本文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感染科接收疑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探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价值,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感染科接收疑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择取同期前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士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4~64岁,平均(44.68±5.17)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4~65岁,平均(44.69±5.15)岁;两组对象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比性高。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本研究中临床诊断确诊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订《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版)记载的相关标准[2];两组纳入对象临床资料完整,无资料不全者。
        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心脏、肝脏、肾脏等其余脏器器质性病变患者;存在其余感染性疾病患者;近期已经接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患者。
        1.3方法
        本院对两组纳入对象均行免疫球蛋白检验,具体如下:检测前,由本院护理人员先行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叮嘱被检测对象相关的注意事项,做好禁食、禁饮等准备,于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3ml,样本采集、检验流程严格遵照无菌化操作,获取后即刻送检,常规离心处理,分离血浆,取上层清液,使用Anytest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仪以及配套的试剂检测血清IgA、IgG、IgM水平。
        1.4观察指标
        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分析免疫球蛋白检验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并对比两组纳入对象的血清IgA、IgG、IgM水平。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结果用“(?x±s)”表达、t值检验;计数结果用“%”表达、x2值检验;P<0.05提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免疫球蛋白检验准确性、灵敏性分析
        经统计,本次观察组中,临床诊断共计确诊49例,而免疫球蛋白检验则确诊46例,免疫球蛋白检验准确性为94.00%(46/50)、灵敏性为93.88%(46/49)、特异性100.00%(1/1)、阳性预测值100.00%(46/46)。
        2.2两组纳入对象血清IgA、IgG、IgM水平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近年来,临床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率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成为我国居民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治,还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及生命安全,需引起重视。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HBV在侵入患者肝细胞后,相关病毒基因组会进入患者的细胞核内,受到DNA聚合酶的影响,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并作为模板对不同长度的相关mRNA转录,多数mRNA会被转化为病毒蛋白,HBsAg与病毒核衣壳在内质网内相互结合,形成具有感染能力的相关戴恩病毒颗粒,之后从患者肝细胞中向血液释放。
        机体感染HBV病毒后的免疫应答与HBV清除、肝细胞损伤及预后转归相关。免疫球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体液免疫应答情况,当机体感染HBV时,病毒的抗原持续存在于肝脏组织中,对机体多克隆B细胞发挥刺激和活化作用,使致敏B细胞向致敏浆细胞转化,致敏浆细胞可产生与抗原结合的具有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具有强化细胞吞噬、抗病毒、抗菌等作用,亦可在补体作用下将病原微生物溶解、杀死,属于机体抗感染免疫的重要防御机制。因此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在乙肝感染,病程发展及转归中意义重大。
        在日常的临床检验中,我们通过检测患者机体的血清中IgA、IgG、IgM含量,来反应机体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提供依据。本文中,免疫球蛋白检验准确性94.00%、灵敏性为93.88%;观察组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正好佐证了这一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患者Ig指标水平的提升虽与机体病症有关,但并非是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在临床诊断中,还是需以乙肝五项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同时利用Ig指标进行辅助,协助观察患者病情进展,方可提升其应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血清IgA、IgG、IgM等指标水平会显著提升,应用免疫球蛋白检验检测效果显著,检验准确性、灵敏度高,可作为疑似慢性肝炎患者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静菲.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价值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1):149-150.
        [2]李军. 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与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36):153+155.
        [3]何键.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 12(31):102-105.
        
        陈溶微(1980.3),女,汉,福建福州人,大学本科,主管检验师,从事检验科相关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