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东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省宿州市 234000
【摘 要】目的:观察临床路径管理措施对医疗质量管理及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2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手段,观察组则应用临床路径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住院花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要短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也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管理措施的应用有助于医疗质量管理及控制效果的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临床路径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如何提升医疗质量均是相关从业者需要关注的重点。近几年,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医院与患者间的矛盾也在不断提升,医患纠纷等问题也屡见不鲜,患者抱怨看病难、看病贵。上述现象的出现对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而针对性的提升医院管理质量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首要方法。为此,本文便针对性研究了临床路径管理措施对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效果的影响,现总结相关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8月间抽取我院就诊治疗的22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抽签法的方式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分别纳入110例研究对象。观察组:男57例、女53例;年龄区间18-86岁,年龄中位数(53.29±11.84)岁;其中骨科患者37例、普外科患者34例、心血管内科患者19例、神经内科患者14例、其他6例。对照组:男59例、女51例;年龄区间18-84岁,年龄中位数(53.24±11.86)岁;其中骨科患者39例、普外科患者35例、心血管内科患者17例、神经内科患者15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的上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方法,医护人员根据医院诊疗规范及自身既往医疗习惯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
观察组则接受临床路径管理。首先,组织我院资深医护人员共同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小组组间完成后统一接受相应培训,以达到提升医护人员专业能力的目的。培训结束后,所有小组成员均依据临床路径管理的相关规定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进行相应临床路径方案的制定。最后,小组成员严格依据临床路径管理方案对患者进行诊治于护理,并于方案执行过程中对其进行优化修改,保障质量。
1.3 评定标准
应用统计学软件验证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医院感染、医患纠纷、)、住院时间、经济花费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
医疗不良事件:依据SH9分类法将医疗不良事件分为四级,其中Ⅰ级表示有过错事实且造成后果的事件;Ⅱ级表示无过错事实但造成后果的事件;Ⅲ级表示有过错事实但未造成后果的事件;Ⅳ级表示无过错事实也未造成后果的事件。
患者满意度评分:应用我院自制调查量表,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计数指标和计量指标表示方法分别为n(%)和(x±s),检验方法则为X2和t,当检验结果(P)<0.05时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
表1显示:实验组的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
.png)
3 讨论
临床路径管理作为一种新型医疗管理诊疗模式,能通过开展标准科学的医疗检查与处理手段,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和医疗成本的降低,有助于医院治疗及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医疗事件发生率和住院花费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也要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临床路径管理能够有效整合医学、管理学和护理学的内容,从而有助于医院各科室间配合默契度的提升,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对医疗成本进行精确控制,在避免医疗不良事件发生方面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的康复[2]。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管理措施的应用有助于医疗质量管理及控制效果的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马杨. 临床路径管理对医疗质量管理及控制的作用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7):394.
[2]何欢. 临床路径管理对医疗质量管理及控制的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8,22(0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