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血瘀型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6期   作者:王宏宇
[导读] 目的 分析血瘀型经行头痛应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
        王宏宇
        哈尔滨嘉润医院神内一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500

        【摘要】目的 分析血瘀型经行头痛应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 自我院于2020.1-2021.1期间收治的血瘀型经行头痛患者中抽取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n=40,西医治疗)及中医组(n=40,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中医组(92.50%)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70.00%),P<0.05。结论 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建议临床采纳。
        【关键词】针灸;血瘀型;经行头痛;通窍活血汤
        经行头痛主要指在月经期间或月经来潮前后出现头痛症状,月经周期结束后即可消失的一种疾病妇科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明显的头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通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1]。临床常规治疗时治疗方面较为局限单一,仅通过心理及激素治疗,远期疗效较差,且复发率较高,通窍活血汤加减根据《医林改错》中通窍活血汤演变而来,通过针对患者证型进行加减治疗,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及芳香开窍的效果,针灸通过将针具按照特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手法对患者相应穴位进行刺激,从而治疗疾病[2]。本文现针对我院80例血瘀型经行头痛患者展开研究,旨在分析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20.1-2021.1期间收治的80例血瘀型经行头痛患者分为西医组及中医组,各40例。西医组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46岁,均值(26.75±2.65)岁;中医组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46岁,均值(27.12±2.53)岁。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IRB-2020-289),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妇科学》中诊断标准[3],相关临床资料基本一致,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P>0.05。
1.2 方法
        西医组:给予患者每日3次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规格:25mg/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1640;企业名称: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饭前口服,每次50mg,连续服用10天,以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中医组:选择太冲、太阳、风池、合谷、风府、神庭、四神聪、阿是穴及三阴交进行针灸治疗,患者取端坐位,使用泻法入针,每次行针10min,留针30min,每日一次。并联合给予通窍活血汤,主要由赤芍、桃仁各15g,红花、生姜、红枣、地龙、钩藤、酒川芎及姜天麻各10g组成,根据患者疼痛部位进行加减治疗,如颈部及头后部加羌活、桂枝各10g;前额加葛根10g;耳周及两侧颞部加黄芪、柴胡各10g。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连续服用3天,以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疗效果分为四个等级[4],并根据(总例数-无效)/总例数×100%计算总有效率,主要包括治愈:月经期间头痛症状消失;显效:月经期间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月经期间头痛症状轻微减轻;无效:月经期间头痛症状无缓解。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医组(92.50%)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70.00%),P<0.05,见表1。

3 讨论
        导致经行头痛的因素常于月经来潮前情绪紧张有关,在月经来临前,患者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及前列腺素分泌异常,导致颅内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西医在治疗该疾病时通常给予解热镇痛类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护理,但药物治疗易引起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肾功能损害等系列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5]。
        中医理论认为经行头痛是“月经前后诸症”中的一个重要症状,当经行期间因素体血虚、血不上荣、不荣则痛,或情志内伤、肝失疏泄、郁而成瘀、瘀血内阻、阻于络脉、络脉不容、不通则痛,且血瘀型经行头痛通常为经期遇寒饮冷、寒性凝结、寒凝血脉、或因跌扑损伤、瘀血内阻、阻于络脉,从而导致头痛。本文经过研究后发现,中医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西医组,P<0.05。通窍活血汤针对患者证型进行加减治疗,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及芳香开窍的效果,针灸通过将针具按照特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手法对患者相应穴位进行刺激,从而治疗疾病。通窍活血汤中桃仁、红枣、钩藤、红花及酒川芎具有补气养血、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赤芍养血活血,生姜解表散寒,姜天麻温中祛痰;并通过针刺太冲、太阳、风池、合谷、风府、神庭、四神聪、阿是穴及三阴交等穴位可舒张血管、疏通经络、行气止血。两组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于血瘀型经行头痛治疗中医活血祛痰、通络止痛为主要治疗方法,具有治疗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娜莎.眼针配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瘀血型偏头痛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20,33(3):111-113.
[2]高军宁,杨飞,魏艳.通窍活血汤结合腕踝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9,30(16):2113-2116.
[3]高纪林,董长勇,颜义,等.元胡止痛方联合温针灸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5-HT、ET-1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11):1996-1998.
[4]蔡亚仙,魏丹.从经络理论谈针灸治疗偏头痛[J].河南中医,2020,40(1):47-50.
[5]李枝锦,吴平财,李国政.吴茱萸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J].中医学报,2019,34(12):2641-26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