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
泾阳县医院骨一科 陕西 咸阳 713700
摘要:对于骨折患者,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是常规的开放式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现代临床上常用微创手术治疗,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方式,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实施精准等特点,对患者的痛苦具有较大的减轻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微创技术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实践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骨折;微创技术;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骨科患者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40例。实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3~56岁。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17~6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无心脏、肾、肝等其他身体疾病缺陷无相关麻醉过敏史;无认知与精神障碍;该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并且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治疗骨科疾病上的流程一致。对两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切开复位骨科固定手术,首先将麻醉剂注入患者体内,采用仰卧姿势开展手术,将患者的患病部位抬高直至清楚裸露,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手术,对患者受伤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与清理,逐层切开患者的受伤层表皮肌肤,采用钝性仪器对肌肉组织进行分离,在实施手术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动、静脉血管情况,及时清理患者瘀血及坏死的组织,采用克氏针对受伤骨位进行暂时固定,采用透视镜观察骨位复位情况是否良好,再对其进行钢板螺丝固定。完成治疗后再次检查患者手术部位是否良好,使用消毒水对切口进行冲洗、消毒,最后在患者手术切口上覆盖辅助绷带以防止外因感染。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治疗骨科疾病。首先对患者进行受伤部位表皮层的局部剖切,在麻醉方式、手术前的准备环节与对照组一致。首先进行患者闭合受伤部位的复位,然后对切口进行全面消毒,在创伤部位切开3~4 cm的切口,沿肌肉三角肌纤维的纹理走向对三角肌进行钝性分离,充分暴露出骨折受伤位置,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复位骨折部位,采用克氏针对骨折部位做临时性地固定,采用术中透视骨折部位及治疗接骨情况,采用螺丝做最终的骨板固定。最后对手术刀口进行消毒冲洗,逐层关闭手术切口,在手术部位进行无菌辅助包扎。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患者接受微创手术后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接受常规骨科治疗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3讨论
近年来,骨折患者越来越常见,而手术作为治疗骨折患者的一种普遍方式。在传统的手术治疗中,通常需要先固定骨折部位,并重建骨折处的结构,对骨折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是,该治疗方法对于骨折部位的骨骼再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还会造成患者生理上的损伤,术后还存在许多并发症,比如固定钢板下出现骨质疏松、手术创伤的愈合缓慢等,对患者的后期恢复带来较大的影响。当前,微创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变得非常普遍,微创手术是以最小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的疗效的一种技术,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不仅能够获取十分明确、清楚的手术视野,还能够非常精确的定位到需要手术治疗的部位,防止手术过程中损伤周围正常的组织,另外,该项手术的操作比较简便,对创伤骨折患者膝关节内滑膜、关节粘连等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能够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采取微创技术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较少,患者的各项手术基本指标较优。
参考文献
[1]张巍,许建英,王鹏.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18):33-34.
[2]夏粤卫.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健康之友,2019(18):67-68.
[3]周宝才,辛鹏飞,徐祥松,等.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重庆医学,2017,46(A2):297-298.
[4]李民.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