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蓉 2杨诗怡
北京市安咪贝护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 102600
摘要:现代家庭育儿科学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实际育儿过程中仍存在“以孩子为中心”的传统育儿模式。科学育儿倡导规范婴幼儿作息,帮助婴幼儿在良好的作息习惯中更好的成长。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逻辑分析以及长期对婴幼儿的观察等方法,对婴幼儿的作息时间与其身心健康的关系合理分析,总结出科学的婴幼儿作息时间,由此指导家长育儿,使家长尽可能脱离“以孩子为中心”的传统育儿模式,帮助婴幼儿更健康的成长。
关键字:婴幼儿;作息时间;健康
婴幼儿规律作息是指通过家长的有意引导,给婴幼儿建立一个合适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的生活有迹可循。当孩子出现各种状况时,规律作息能帮助家长更好的掌控和排查孩子出现状况的原因。同时,规律作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生活的安全感,满足孩子对生活的掌控感,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
一、婴幼儿作息时间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关系
(一)婴幼儿规范作息与其身体健康的关系
1、规范作息有利于婴幼儿消化系统的发育
首先,根据婴幼儿月龄科学地拉开喂养间隔,规律婴幼儿饮食可以有效帮助婴幼儿建立饥饱感。当婴幼儿饮食形成合理的时间间隔后,会形成有效的饥饱感,使婴幼儿消化系统能够规律运作,从而大大提高婴幼儿身体的舒适度。
其次,规范作息可以缓解婴幼儿胀气。当婴幼儿到了添加辅食的月龄,规律喂养可以让辅食引入更加容易。当婴幼儿遇到各种进食倒退期时,规律作息更容易度过。
2、规范作息有利于婴幼儿提高睡眠质量
通过规律作息,给婴幼儿建立吃玩睡的循环机制,即:在婴幼儿进食后,给予一定时间玩耍,使其充分运动之后进入睡眠。婴幼儿在进食后充分活动可以帮助婴幼儿消化食物,有效降低其入睡后吐奶的概率,同时,避免其产生奶睡联想提高睡眠质量。
此外,断掉奶睡联想可以让婴幼儿更容易接受如音乐哄睡、嘘拍入睡、甚至自主入睡等入睡方式,使婴幼儿入睡难度降低。
(二)婴幼儿规范作息与其心理成长的关系
1、婴幼儿规范作息有利于其安全感的形成
由于规范作息后,婴幼儿清楚的知道什么样的身体状态可以做什么事,这样会形成对生活的掌控感。婴幼儿会清楚的知道自己睡醒后可以与父母玩耍、父母会在他吃完晚饭后回家、父母不会在他入睡后离开、他醒来父母就不在身边了等,这些可以让婴幼儿增加对父母的信任感和自身的安全感。
2、婴幼儿规范作息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首先,规范作息后,婴幼儿会有专门的玩乐时间,这可以让孩子提高玩耍的专注力。专注力提高后的玩耍,家长可以在玩乐中引入亲子活动、语言互动、智力思考等小游戏。这些游戏的引入能有效提高婴幼儿的语言和逻辑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婴幼儿对父母的情感需求。
其次,父母可以根据婴幼儿作息灵活安排自己的时间,使自己的生活不再手忙脚乱,变得有条理,也能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3、婴幼儿规范作息可以减弱由于秩序感被打破而产生的烦躁和不安
作息规律的婴幼儿秩序感较强,随着年龄增长,婴幼儿会逐渐进入秩序敏感期,对秩序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婴幼儿1—6岁的时间段会形成强烈的秩序需求,即:婴幼儿要求在固定时间进食、婴幼儿要求固定的玩具摆放在固定的位置。
若默认的秩序被打破,婴幼儿会产生强烈的烦躁感,甚至会哭闹不止。规范婴幼儿作息能最大程度减弱由于婴幼儿秩序感被破坏而引发的烦躁和不安。
4、婴幼儿规范作息的可以让抚育人的家庭从“以孩子为中心”的育儿模式中走出来
很多家庭在婴儿出生后理所应当的将整个家庭的重心放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丈夫或妻子的感受,使家庭氛围剑拔弩张。在抚育婴幼儿的过程中,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安全感,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规范婴幼儿作息可以使父母有更多空闲时间,回归生活,有利于从“以孩子为中心”的观念中走出来,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二、建议婴幼儿作息时间表
(一)婴幼儿睡眠作息建议
首先,养育人需要确定孩子适合几个小时的进食间隔。一般来说,作息循环有3个小时、3.5小时、4个小时、4.5小时、5小时、5.5小时。
对于刚出生的婴儿以及两个月以下的婴儿比较适合走3个小时的作息循环,即:白天每3小时吃一次,完成一个作息循环。
对于两个月以上的孩子,实行白天三个作息时间的养育方式。最常见模式为白天三个小觉,上午觉、下午觉、黄昏觉(本作息标准未加入晚上的夜觉,婴幼儿夜觉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这一循环模式可以使用至孩子黄昏觉消失,即由上午觉、下午觉、黄昏觉三个作息并为上午觉、下午觉二个作息时。
当孩子六个月左右时,应适当将三个作息并为两个作息,即取消婴幼儿黄昏觉。使孩子逐渐由4个小时作息循环过渡至4.5小时作息循环,“三并二”参考标准为孩子是否还睡黄昏觉。如果婴幼儿睡黄昏觉的习惯逐渐消失则视为“三并二”的完成。
当婴幼儿一岁时,应逐渐完成“二并一”的过渡,即由上午觉、下午觉两个作息并为中午睡午觉一个的作息。养育人根据婴幼儿的具体情况,确定婴幼儿适合几个小时的进食间隔,同时建立“吃—玩—睡”的循环方式。
在参考以上作息标准的同时,养育人也可根据婴幼儿具体情况合理调整婴幼儿作息时间。
(二)婴幼儿饮食作息建议
婴幼儿六个月前建议只进食母乳或奶粉。当婴幼儿达到六个月月龄时,应当适当添加辅食。当婴幼儿单纯吃母乳或奶粉时能达到每4小时吃一次饥饿感不强时,添加辅食后可达到每4.5小时吃一次饥饿感不强。
同时,添加辅食后建议婴幼儿将辅食和奶并做一餐来吃,从而调整婴儿每一餐里辅食和奶的先后顺序以及辅食和奶的比例。这样规律的进食习惯可以使婴幼儿更容易适应成人一日三餐的进食习惯,帮助婴幼儿建立饥饱感。养育人在婴幼儿进食完成后应当合理安排时间与婴幼儿互动,通过玩耍帮助婴幼儿消化食物,同时提高睡眠质量。
养育人要根据孩子的进食习惯选择适合孩子的进食间隔,之后根据孩子的月龄和清醒时间确认孩子的清醒时长,参考孩子的具体月龄和夜觉情况来确定孩子一天白天需要的睡眠量和晚上的睡眠量。
选择一个合适的吃玩睡的作息循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养育人通过密切观察孩子与其慢慢磨合,制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参考文献:
[1]常振亚,王树明,张晓辉.学龄前儿童运动作息行为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03):83-90.
[2]雷辉志.规律作息可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J].家庭医学,2016(04):15.
[3]张慧颖,陈素芬,于翠平,王忆军,秦丽珍,孙玉叶.学龄儿童体质指数与生活作息状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0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