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霞
黔西南州兴义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 562300
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接触护理对早产儿生理指标水平及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皮肤接触护理。4周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生理指标水平及发育水平。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儿的呼吸、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水平较对照组更高且稳定(P<0.05);观察组身长、体重、头围等指标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早产儿采取皮肤接触护理,不会对婴儿生理指标产生不利影响,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促进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产儿;皮肤接触护理;生长发育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的婴儿,这类婴儿出生体重大多低于2500g,因孕周时间不足,机体各项机能未发育完善,免疫力低下,易合并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早产儿的护理难度大大增加[1]。因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数量逐年增加,母亲体质所致的早产儿数量也越来越多,据统计,中国每年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2]。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对于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措施也在不断改善。皮肤接触护理,又称袋鼠式护理(KMC),是指早产儿的母(父)亲以类似袋鼠的方式将早产儿卧与母(父)亲胸前,形成皮肤接触,让婴儿感受到母(父)亲的呼吸、体温,提供给婴儿安全感和亲密感,从而帮助患儿适应外界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3]。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早产儿,对其采取皮肤接触护理,探讨其有效性。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80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胎龄25~36周,平均(31.3±2.9)周;体重1130~2490g,平均(1683±138)g;身长35~48cm,平均(41.8±3.5)cm。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胎龄26~37周,平均(30.7±2.2)周;体重1200~2480g,平均(1580±145)g;身长33~46cm,平均(39.8±3.1)cm。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胎龄<37周(2)体重<2500g(3)有吸吮能力(4)与父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疗伦理委员会审批。
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疾病者(2)合并感染性疾病者(3)有中重度窒息及抢救史(4)母亲有严重妊娠期合并症。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喂养指导、出院指导,保暖、预防感染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皮肤接触护理,具体过程如下:(1)在宽敞、温度适宜的室内,准备好躺椅、遮挡屏风、复苏设备,随时监测患儿生命体征。(2)父母提前洗手、沐浴,穿着宽大、舒适的开衫,半躺于躺椅上,体位以父母感觉舒适为宜。(3)将新生儿褪去衣物,仅穿纸尿裤,俯卧于母亲胸前肌肤,头部位于两乳之间,形成最大接触面积,用毛毯给产儿保温。母亲一只手托住早产儿臀部,一手护住背部。(4)鼓励母亲与早产儿交流,让其感受母亲的体温、声音、呼吸,协助母亲进行母乳喂养。每次30-60min,2次/d,于新生儿出生后3-5天进行,持续4周。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生理指标,其评价方法为:统计两组产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水平。
1.3.2生长发育观察指标,其评价方法为:统计两组产儿护理后身长、体重、头围的增长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理指标
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心率、呼吸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水平更高且更稳定(P<0.05),见表1。
.png)
3讨论
早产是导致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即使早产儿幸存,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生理缺陷,如智力、听力障碍[4]。目前对于早产儿的护理方法有婴儿复苏措施、产前注射类固醇加强肺功能及皮肤接触护理等。在与母(父)亲皮肤接触的过程中,婴儿感受到母亲的气味、心跳、体温、声音,这种亲密接触给婴儿营造一种尚在母体中的安全感,使婴儿的生命征象稳定、睡眠时间延长、体质量增加。多项研究表明,皮肤接触护理不仅可以促进早产儿发育,降低感染几率,还能降低母亲的焦虑情绪,增强母婴互动[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皮肤接触护理后,婴儿的呼吸、心跳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KMC不会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KMC可以改善早产儿的缺氧状况,稳定血氧水平;观察组的身长、体重、头围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KMC可以促进婴儿生长发育。
综上,对早产儿实施皮肤接触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婴儿缺氧状况,稳定生命体征,促进生长发育,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路简羽,岳洁雅,袁艳丽,等.早产儿袋鼠式护理方法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2):2778-2782.
[2]金慧香.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及神经行为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20,32(04):102-103.
[3]缪书琴.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生理指标稳定性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018(011):246,249.
[4]谭三风.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生理指标稳定性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02):255-256.
[5]王丹丹.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喂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44):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