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护理效果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6期   作者:刘美娟
[导读] 目的:探究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护理效果
        刘美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陕西 西安,710032

        摘要:目的:探究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优化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预设组患者接受普通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优化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预设组,(P<0.05);优化组康复质量优于预设组,(P<0.05)。结论: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接受优质护理,有利于提升康复质量,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护理效果
        脑梗死病情发病较快,治疗窗口期时间短,提倡早发现、早确诊和早治疗,临床上对发病后3h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塞患者进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把握黄金治疗时机,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同时要注意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还需要配合优质护理干预,用于提升患者康复效果,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拥有高质量生活水平[1]。本文主要分析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护理效果,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我院收治的98例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开展RCT研究,选入标准: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在3小时内;患者为首次脑梗塞发病;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优化组中,男性患者24人,女性患者25人,平均年龄为(62.96±2.3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4.27±2.15)年;预设组中,男性患者23人,女性患者26人,平均年龄为(63.45±2.1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3.95±2.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使用基线比较法对比,发现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研究通过科室审核,下发有正式文件。
1.2方法
        预设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应用普通护理模式。
        优化组患者则接受优质护理:1)静脉溶栓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排除溶栓治疗禁忌症,持续关注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为把握溶栓治疗时机,需要在短时间内讲解患者的病因、治疗方案,重点说明延误溶栓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为避免患者和家属对溶栓治疗不信任,需要介绍医疗团队,让患者和家属充分信任治疗团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操作。2)静脉溶栓治疗中:护理人员需要一次穿刺成功,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观察患者使用溶栓药物后的反应,一旦患者有药物过敏需立即停药,当发现患者有出血时,需要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处理,护理人员在溶栓治疗期间需要持续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当患者出现情绪激动倾向时,要及时安抚患者,让其安心接受治疗。3)静脉溶栓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持续观察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按照主治医生医嘱为患者进行降压治疗预防脑出血,鉴于患者溶栓治疗后需要卧床静养,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头部高于脚部,每日定时协助患者按摩、翻身和清洁皮肤,避免长时间卧床休养引发褥疮。溶栓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安排患者参与康复训练,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和再次脑梗塞[2];(2)记录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根据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自理能力综合分析康复情况,Barthel指数表用于评估生活自理能力,得分越高则表明康复效果越好,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于评测神经功能,分值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愈加严重,同时康复效果越差[3]。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导入数据,P低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表1,优化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预设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塞发作患者救治成功率随着医学水平提升在不断升高,但是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不佳有关[4]。本文中针对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发现患者康复质量较好,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至2.04%,表明优质护理对于改善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康复质量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优质护理针对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治疗前、中和后三个阶段,根据患者生理状态、治疗和康复需求,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治疗前重点评估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禁忌症,调节患者心理状态,让患者和家属尽快确认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则配合主治医生完成静脉溶栓,让患者尽量最快接受溶栓治疗,护理人员负责检测患者用药反应,可有效排除治疗风险。治疗后根据患者康复需求,严格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期间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当患者体征稳定后,指导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刺激神经功能恢复,用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对保障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大有裨益[5]。
        综上所述,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康复质量提升有积极作用,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詹美琼.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护理质量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15):56-58.
[2]曹青,任扬扬,马盈.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3):131-132.
[3]张冬梅.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综合护理方式的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11):31-32.
[4]李彩虹.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1):239.
[5]姚晓红.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0):219-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