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工业建筑资源再利用的思考——以银川市某单位大院锅炉房更新改造为例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刘浩楠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是国内外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一种趋势。
        刘浩楠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110168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是国内外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一种趋势。本文基于对单位大院内废弃锅炉房及周边环境的调查设计研究,通过对设计要素和实践过程的思考,阐述了具体改造做法,体现了人性化的场所,为旧工业建筑资源再利用积累经验。

        关键词:建筑资源;建筑再利用;单位大院;建筑改造
        1前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生活质量、重视生态环境。同时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传统重工业则面临转型。在社会各要素向城市集中进程中,各要素的流失导致原在地空心化,尤其是人口、资源地流失致使许多老旧建筑废弃。这些废弃的建筑以及老旧的工业区需要实时的进行更新改造,才能继续发挥其价值,重塑生活气息,旧工业建筑资源的再利用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废弃的旧工业建筑资源被闲置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旧工业建筑资源再利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在经济方面,旧工业建筑资源的改造通过对资源、材料、劳动力的控制,可以达到节约经济成本、控制资金投入、减小投资风险的效果;在文化方面,旧工业建筑是地区或城市一段历史的见证,也是对所在地居民人文情感的关怀,还是对场所记忆的保留和建筑肌理的延续;在环境方面,利用旧的建筑资源是一种节约资源的有效措施,采用旧建筑改造的建设方式也是对城市环境保护的直接手段;在社会方面,旧工业建筑资源再利用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对区域公共空间的塑造。这种改造可以有效激活废弃工业厂区周边的城市空间,以达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从而提升其周边生活品质,推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2设计要素的思考
2.1历史环境要素
        单位大院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它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在我国建国初期,经济比较落后,生产力低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加强政府控制与组织,从苏联引入的一种“微型社区”。其形制即以工作单位为主体单位展开的建设,以国家划拨土地为建设基础,以“院”的形式来组织单位内部的居住设施、生活设施以及各项福利设施,即单位大院。单位社区大院的集体组织与集体活动形式,使得居民对于很多方面都有着集体记忆。锅炉房,活动中心,食堂等等都有着其共同的生活记忆。在单位社区大院生活过的很多热闹的生活场景在许多年以后仍旧历历在目。在一定程度上,单位社区大院已经承载了一代人的生活记忆,一个时代的记忆。案例中的锅炉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老城区一处单位家属大院,大院内部自成体系,尤其大院内的锅炉院曾经为整个大院提供热源和变电,也是大院的人气的中心,它是每一个在大院生活过的人永久的记忆。对于大院内现存的环境来说,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是对历史环境要素的尊重和对人文情感最好的关怀。

        图1.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大院
2.2功能需求要素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原来年轻的单位职工早已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的儿女也因为学习、工作等各种原因不能陪伴在他们身边,留守在大院内的老人渴望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互动与交流。同时,随着周边建筑不断增建,原住居民的生活空间被一点点压缩,他们也急需一个能提供健身、休闲以及娱乐功能的活动中心,以满足身心上的需求。笔者在调研时看到基地内有许多老年人,因为公共空间的缺失,只能自己带着小椅子,坐在楼旁的人行道上聊天纳凉。这些现状迫切需要改变,它也给了我们关注大院、关注老人、关注生活的机会。
        通过对于现状的思考,我们考虑利用这个充满回忆的锅炉院给大院的退休老人们重新创造一个聚集场所。这不仅仅是大院内老人们对于社会交往的迫切需求,也是大院内现存单一建筑空间的必然选择。如果可以在促进大院内人与人交流的同时满足老年人日常休闲行为活动,将锅炉院改造成为一个富有多种活动空间的老年活动中心,那么它将为大院内的老人们提供一个精神和健康的庇护场所。
        
       图2.基地周边建筑肌理








2.3建筑特性要素


3实践过程的思考
3.1历史要素保留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整个锅炉房进行实体测绘,锅炉房位于该家属大院住区大门向南120m处,西侧紧邻居住区综合市场,北侧距离居民楼13m,东侧与住区服务中心和室外活动公园以马路相隔,南侧距离居民楼10m。锅炉房主体通高7.3M,原有建筑面积587㎡,排架结构。在锅炉房停止运行后,多年来都处于废弃状态,内部供暖设施均已拆除,建筑物门窗玻璃全部破碎,室内堆积大量纸壳箱、饮料瓶以及各式废旧家具,一片破败迹象,但是建筑主体结构完整,墙面屋面没有破损。
        考虑到锅炉房对于整个大院的重要意义,我们决定将原有建筑体量完全保留。此外,对建筑物四周用于围合基地的一圈历史围墙进行保留,对锅炉院内东北角的一座变电器进行再设计,并保存原有的建筑雨棚,原有的门窗洞口的位置。
        旧建筑有别于新建筑的地方是建筑物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增加居民们的使用痕迹,这些痕迹印刻在建筑物的一砖一瓦之上,从而反映建筑物的历史价值,保留这些历史要素也是对于集体生活记忆的展示。

图4.锅炉房实景境照片                       图5.锅炉房及周边环境模型





3.2建筑功能植入

      
        但由于原有建筑面积有限,不能满足诸多功能需求,我们决定在锅炉房室外院子的空地中增加新的建筑空间。在加入新的建筑空间时,我们考虑到应该统一整个设计的建筑风格,要在尊重旧建筑元素的同时进行创新,于是我们采用了旧建筑中的红砖元素作为新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

3.3公共空间营造
        通过对老年人行为活动的分析,我们利用建筑的空间变化为老年人创造出尺度宜人的院落空间,将公共院落空间作为项目的主要特色,并赋予每个院子不同的功能,形成戏院、茶院、巷院等适宜老年人休憩尺度的公共院落空间;同时在建筑内外通过为老年人设置扶手栏杆、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卫生间等一系列无障碍设施为老年人的安全提供保障。院落式公共空间布局与建筑结合的形式增强了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促进邻里关系和谐。更是有利于冬季防风,利于日照,获得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环境。










4结语
        建筑资源再利用,利用原有建筑,给大院居民保留一段美好的回忆,重新布置功能,让旧建筑焕发新生。创造院落空间,围合成尺度宜人的院落空间,突出院落特色,给老年人创造一个通过组织院落形成的活动中心。希望通过这一设计解决所居住老人对于空间和互动交流的需求问题,也是一种旧建筑资源再利用的尝试。本项目以“虚”的院落空间为特点,不去刻意追求建筑形式的夸张与奇特。我们向往的是院落中老人们的生活气息。


参考文献
[1]王建国. 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张帆. 社会转型期的单位大院形态演变、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D]. 南京:东南大学, 2004.
[3]谢海霞. 城市发展中旧建筑的资源化再利用[D].天津:天津大学,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