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6期   作者:韦宇桃
[导读]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核心结构就是路基,路基的优质与否将直接决定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

        韦宇桃
        桂林建昌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核心结构就是路基,路基的优质与否将直接决定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对路基施工有清晰的了解和严格的要求。本文将简述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质量要求,并分析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中挖方、填筑、压实、防护以及排水技术,以期为类似公用工程道路路基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市政公用工程道路建设工序复杂、交叉作业繁多,并且施工周期长,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施工难度。为确保市政公用工程道路建设的质量,需科学合理地使用路基施工技术。
1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质量要求
1.1路基结构稳定
        在市政道路设计阶段,要对地质条件、施工环境进行评估,确保在路基施工中路基结构不会受到地质环境干扰,或是采取一些措施稳固路基结构。由于道路会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和车辆的作用,需要在使用寿命内不会发生形变、破损、沉降等情况,为确保路基结构稳定,需要对周围人口流量、预计车辆数量以及施工环境进行考察,异常来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提前采取一些手段来保障路基结构稳定。
1.2路基强度
        路基强度是道路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部分路段的地质土层结构较差,在发生挤压或振动的情况下,土壤体积会有明显变化,导致路基受损,从而造成路面变形或路面下沉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必须采取特殊方法进行维护,确保路基不会因外界环境而出现断裂稳定。并且施工材料也会影响路基强度,工作人员要做好路基材料的监督管控工作,根据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
1.3路基的抗腐蚀能力
        雨水、雪水是市政道路中最为常见,也最容易引起道路出现裂痕、缝隙。并且大部分市政道路建设中边坡较为常见,雨水长期冲刷边坡导致路基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在降雨量较大的南方区域,地表积水增加,空气中水分含量多,不仅会干扰市政公用道路施工进展,而路基工程中潮气、湿气都会干扰路基的硬度和稳定性。因此选用适宜的路基施工技术,保障路基的抗腐蚀能力,可以有效提升路基的使用寿命。
2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2.1挖方施工
        在实际开始施工前,需要落实施工项目中各个阶段、各环节工艺、步骤、施工材料、设备和技术交底。在施工前完成施工方案,做好施工组织规划,使施工能够顺利开展,施工技术的应用更加完善。路基挖方作业需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我国是在路基挖方前28天,要将路基挖方断面图等资料送报给监理人,在获得批准后才能开挖。在实际挖方作业前需要完成截水沟和排水渠的设置,并结合施工现场环境开展防渗透作业,如果是在城乡附近开挖也要设置保护措施,避免路基施工对周边建筑造成影响。挖方作业会受地质影响,一般来说有土方开挖和石方开挖两种。土方开挖应采用分层开挖,由上到下的方式进行,并且工程中禁止使用爆破法进行施工。而应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开挖断面,保证边坡稳定,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预裂、光面爆破。如果在开挖过程中出现土层性质变化,需要及时修改施工方案和挖方边坡,并及时与监督管理人员进行沟通[1]。
2.2填筑施工
        在填筑施工前要对填筑材料进行检验,材料强度、渗水性都应符合市政公用道路工程的质量标准,现阶段使用最为广泛的填筑料是砾石混合料加强石质土,其具有强度大、稳定性高的特点。

可以选取部分样本在施工场地中进行预试验,以确定最佳的填筑系数和设备使用方案,并且路基施工材料将直接决定路基的施工质量,在路基施工开始前,要对路基施工材料进行管控,对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和抽查,不仅能够提升施工现场管控质量,而且能够保证后续填筑、压实、排水施工有序进行。若路基施工中土方回填厚度超过80cm,应立即对填筑路段进行清理,将路基基底进行压实,然后才可继续进行填筑施工。正常情况下路基填筑会分为平整、填筑、检测和震压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施工作业应互相配合。若使用平地机摊铺填筑,每层摊铺的厚度不应超过30cm,当铺筑至最后一层时,碾压后厚度不应低于8cm,才能保证各摊铺层路拱相同。
2.3压实施工
        在使用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后的路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可以保证车辆运行稳定,为避免因常年沉落而出现问题,需要继续压实路基。世界各国对路基填筑压实的密度均有不同规定,我国公路工程要求在一般地区,在路基表面80cm以下的要求系数不小于0.90,在80cm之内的压实度不应小于0.95,并且为保证路基夯实密度,在填筑期间必须保证填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路基压实施工按照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先中后边三点原则进行,以保证路面紧实度和平整度达到最佳,增强路面强度。压实是市政公用道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很多道路施工建设中,压实不够充分现象经常发生,会导致道路在后期使用中出现很多质量上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压实施工时,工作人员和施工单位要确保压实度符合道路标准,保证路基密度和厚度符合施工要求[2]。此外,压实操作在对土层地基处理时,需要提前检测地基较为薄弱的位置,使土层和地基都沉降到足够密度后,符合硬度要求,才能进行压实。
2.4防护施工
        防护施工是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后都需进行的操作,目前很多市政公用工程道路防护施工都是在施工结束后才设置防护措施,加固路基,没有提前根据周围环境和施工变化对路基进行防护。并且随着生态文明的拓展,市政公用道路工程施工应与绿化工程一同进行,而不是等待施工完成后才进行种植。在施工过程中,就应设计边坡种植或铺设防护网的方案,在施工完成后便能立即对路基稳固起到作用,防止直接降水导致内部土壤松散。此外,在部分市政道路路段可采用防护面板进一步增强对雨水腐蚀的防护效果。防护施工往往被很多技术人员所忽视,认为做好挖方、填筑和压实后路基施工就算基本完成而没有重视到防护施工的重要性,常出现复杂环境时,防护不及时、防护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市政公用工程道路使用寿命降低,后续对水流、土石等影响路基稳定性的问题应对不佳。
2.5排水施工
        路基的排水施工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和自然降水的影响。在开挖施工前就应设置对应的排水系统,避免施工过程中雨水、地下水长时间浸湿路基而影响道路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在排水施工中,排水系统不能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并要尽量将路面积水排除。现阶段路基排水系统多设计地上与地下结合的方式,地上排水系统负责处理路面积水,避免路面积水下渗至路基影响结构强度,而地下排水则是配合路面两侧边坡对雨水进行阻隔。排水系统应间隔一段距离便设置排水口,经与排水沟相连将积水汇集输送至排水沟内。在挖方、填筑作业中,可在路基表面设置排水横坡,做好纵向排水工作,不过也需要考虑纵坡大小、施工工艺等因素。此外排水施工容易受到施工现场混乱、材料堆放杂乱的影响,无法实现路基排水。
结论: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施工中,为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施工工艺进行处理,需要对开挖、填筑、填方等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和加强,有效保证路基强度,要做好材料检测和处理工作,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后续施工提供便利,并且要重视防护和排水措施,进一步提升市政公用道路的质量水准。
参考文献:
[1]施载亮.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1):184.
[2]祝晓峰.关于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4):159-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