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3期   作者:赵国强
[导读] 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
        赵国强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内蒙古包头市   014500
        摘要: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也是金融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日益复杂化、开放化的市场环境中,商业银行更是作为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存在。而信贷业务作为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在创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同时还具有高风险、收益高的特点,这就要求人们在从事这一行业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银行也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来对信贷业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也要减少不良信贷情况的发生,这也是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
        1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的发展现状
        1.1风险防范战略目标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当前商业银行普遍设立了稳健经营的风险管理战略目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受盈利考核导向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目标很大程度上反过来决定其风险管理目标。如大型银行由于规模和客户优势,将资金大量投放低风险的大企业及热门行业,虽名义上为低风险业务,但一旦集中出现行业风险,则成为高风险的高发区。中小银行在与大型银行竞争中,主动调整定位,如部分股份制银行信贷投放主体多为风险较高的小微企业,通过定价来覆盖其所承担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风险激进管理。
        1.2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分析
        近年来,随着金融业风险管理机制的不断变革,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也得到了明显改变。从总体来看,当前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三会”独立运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但调查显示,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三会”独立运作的集中管理风险体系下,在风险防范组织架构的具体设置上略有差别。
        一是大中型银行分支行风险防范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全面。大型银行一般在分行级均设有相应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本级别行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计划,解决风险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如某大型银行下设部门包括风险管理部、信用管理部、资产处置部等。另一大型银行的信贷管理部是其信贷风险管理的综合部门,其下设风险管理部、信贷管理部、授信审批部、资产保全部等。同样,中型商业银行也较为重视分行级别的信贷风险管理,如股份制银行的总分行均分级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其信用风险管理部内设授信管理中心、授信审批中心、资产保全中心,中心下再分设具体部门。
        二是小型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大多集中在总行,分支行风险管理架构相对较弱。调查显示,小型区域性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办法均由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决定,根据风险层级的不同,总、分行各有一定权限。但总体来看,分行的审批权限较小,如小型股份制银行分行的审批权限仅为抵押担保一亿以内、保证担保4000万以内,超出分行权限需报总行审批。但也有个别区域性银行,其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也逐渐向大型银行靠拢。如某地方法人银行,其虽为区域性小型银行,但也和大型银行一样,建立了两级风险管理防范机构,即在总行和各分支行独立设置风险管理部。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策略
        2.1强化制度体系建设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银行业也应走不断创新的道路,在银行管理理念、模式、结构等方面持续推进创新,同时要加快自身组织结构的优化、规章制度优化,升级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建立专门风险评估部门,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按照市场化的规则,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上强化信贷管理能力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要从风险源头进行查缺补漏,完善风险治理机制,落实责任,进行全面评估,细化产业类型,建立企业信用报告,做到对于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真实客观的风险评价标准,对于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做到重点支持,对于不诚信企业、高危企业要坚决退出,对于有暂时困难,经营良好企业有条件的支持,对于微小企业设置最高限额等。

同时要营造良好的信贷文化,不断加强中小银行员工素质,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形成与提高,使得每一位员工都能时刻关注风险、感知风险,养成合规发展的良好习惯。
        2.2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系统
        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对信贷风险中无法控制的信息以及其他不可控因素进行考虑。通常,这个系统会分为预警指标、警戒线、预警指标预测三部分,这也是对贷款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借助信贷风险的预警系统,银行也可以将风险的发生抑制在最低的状况,也能确保贷款业务的正常进行。
        2.3适时调整与商业银行经营特点匹配的信贷风险管理目标
        在新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目标,确立理性、清晰、审慎以及稳健的风险偏好,不能过分强调“寻求更高风险的回报”以及“追求最终零风险”等信念,避免授信客户在进入标准、政策导向、产品定位等内容上侧重于综合收益高的商业领域、客户、地区和业务领域,使之达到“尽可能以有限资源实现获得高综合收益”的最终目标。
        2.4丰富以定价转移、风险补偿等内容的风险化解机制
        进一步完善、丰富信贷产品定价机制,通过产品定价的方式向客户转嫁风险。可以借鉴美国大通、花旗等银行在防范风险的基础制度上建立的“经济资本制度”的管理方法,在传统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之外,再建立一种“经济资本配置”的制度。由于有了一般意义上的损失准备金,再加上经济资本的补充,银行防范信贷风险起到了有力支撑,这一做法也己得到巴塞尔委员会的认同。
        2.5保证贷款定价的收益
        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的目标就是盈利,利息也是银行发展的重要支柱。其中,贷款利息的定价高低也会影响到借款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利息定价过高,借款人无法还款时,就很容易发生贷款无法收回的情况。如果定价过低,银行也很难获得收益,这样就无法具体保证贷款的效益,那么信贷业务的开展也会毫无意义。为了进一步控制贷款的收益,就需要从贷款资金的时间、利率以及违约的概率进行整体估计,这样才能将贷款的定价和违约的风险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在进行信贷服务时,不能只考虑单一笔的风险,还要综合考虑贷款可能带来的连续反应,对风险进行具体衡量。
        2.6筑牢法人治理风险防线
        要进一步完善“三会一层”及各专门委员会的设置,明确其相关职责,合理配备各专门委员会成员,规范议事、决策、执行和监督规则,建立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运转规范的法人治理运行机制。建立独立董事准入制度,设置一定的门槛,从程序上保障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独立董事可由中小股东通过程序联合提名,防止其他股东干涉;探索建立独立董事单独向股东大会做报告的工作制度。设立监事会办公室,配备适当的工作人员,完善监事会的权利和义务,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高级管理层重大事项决策的监督作用。建立科学激励考核机制,引入市场化机制,主要考核指标与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直接挂钩设立指标,使其工资收入与其经营能力和业绩决定。出了完善高管薪酬制度,还可以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激励评价体系应引入一些非财务指标,引导高级管理层改变仅注重短期盈利状况的短期行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心力量。对于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也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不仅要强化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还要从内部加强对员工的管理,也可以通过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的完善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来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减少信贷中发生风险的概率,也能促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蓓,麻艳,施元雪.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20,42(6):79-88.
        [2]高旋,关子琪.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20(19):49,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