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用两种蒸发器的设计比较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3期   作者:曹凡
[导读] 制冷系统中蒸发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曹凡
        武汉麦克维尔空调制冷(武汉)有限公司      430000

        摘要:
        制冷系统中蒸发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蒸发器效果的好坏影响整个系统的换热效率。根据不同工况,不同需求合理正确选择蒸发器型式,是制冷系统设计的重要一环。随着行业发展,各种型式的蒸发器在结构性能方面均有改善。但仍有些不足之处,需要继续探讨。
        
        在制冷系统中,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阀是制冷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四大件,这当中蒸发器是输送冷量的设备。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汽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这样,制冷剂在系统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在制冷循环中,蒸发器的作用是通过制冷剂蒸发,吸收载冷剂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冷目的。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设计工况、工作介质、结构型式等方面。按制冷剂的供液方式,蒸发器可分为满液式、干式、循环式及淋激式四种类型。这里主要讨论满液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
一、结构型式
        在设计和制造方面,干式蒸发器比满液式蒸发器复杂。主要体现在筒体内筒体与折流板或支撑板间的间隙、管箱或水盖与管板的密封以及制冷剂的均液三个个方面。
        干式蒸发器内的折流板作用是增加载冷剂扰动,增加液体横掠管束的流速,以增强换热。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筒体与折流板之间的间隙产生的流路损失、折流板管孔与换热管间的流路损失、最外边缘换热管与筒体内壁的流路损失等,多流程的还需考虑流程间的损失。而满液式蒸发器内的支撑板主要作用是对换热管的支撑。基于以上考虑,干式蒸发器的折流板外圆与筒体内壁的间距相比满液式蒸发器更小,公差要求更严;干式蒸发器折流板管孔外径公差同样严格规定;这无疑增加了制造过程中的难度。考虑到现场工艺实际情况,又需要对设计参数进行严格控制。另外,干式蒸发器折流板还需要考虑防流程间短路的防短路设计,增加挡流管。一般,干式蒸发器内折流板数量较多,而满液式蒸发器内支撑板数量较少,因此干式蒸发器折流板组拼装时,需要工装保证其圆度及直线度,增加了制造困难。
        满液式蒸发器采用水盖与管板密封,干式蒸发器的管箱分别与管板、平盖密封。两者比较干式蒸发器密封面较多。考虑到两者介质不同,采用密封垫材料也不相同,满液式蒸发器的密封垫用一般工业橡胶板,采用宽面法兰密封型式即能满足密封要求;小型干式蒸发器用耐油无石棉橡胶板,平面密封型式,大型的蒸发器由于密封垫片厚度1.5mm,在管板与筒体焊接变形较大时无法完全密封,有泄漏风险,需要考虑聚四氟乙烯垫片并更改为凹槽密封型式。干式蒸发器在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将管板、管箱两端、平盖三者的密封面加工至粗糙精度6.3,以保证密封效果。
二、设计工况
        为了安全、经济、合理地选型,压力容器应按其使用要求各自分类,任何一类压力容器使用的范围应考虑:腐蚀性、介质温度和压力、使用目的、工作环境等因素。本文要讨论的制冷装置用蒸发器一般属于Ⅱ类压力容器。
        在设计选材时需要注意介质对制冷装置用蒸发器的腐蚀性。例如,无论干式蒸发器还是满液式蒸发器,换热管均与两种介质接触,在设计时要全面考虑。如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走管程,可选用黄铜管;若壳程载冷剂为氯化钙溶液,则应考虑氯化钙溶液对于黄铜管的腐蚀,而改用镍铜管等。

若选用不锈钢作为壳程材料时,设计干式蒸发器时还需注明载冷剂中氯离子含量超过一定限量。
        在选取蒸发器设计温度与设计压力时,首先要确认设计标准。GB151《热交换器》与NB/T47012《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中对于低压侧设计温度的选取是不一样的。GB151中规定,设计温度不得低于元件金属在工作状态可能达到的最高 温度,对于0 ℃ 以下的金属温度,设计温度不得高于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而NB/T47012中规定低压侧若满足“低温低应力工况”,设计温度则按使用温度加50℃选取,且不低于38℃。设计压力则根据设计温度下制冷剂的饱和蒸汽压力选取,不低于其设计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同时,这两个标准对于气压试验的系数值也不一样,在应用时需注意,GB151中此系数取1.1,而NB/T47012中取值1.15。对于水侧设计压力,满液式蒸发器应注意,小于1.0MPa时水盖可用翻遍封头,大于1.0Mpa时,则必须用法兰加封头型式。
三、工作介质
        满液式蒸发器壳程走制冷剂,管程走载冷剂,载冷剂一般为水。壳程充满液态制冷剂,可使传热面与液态制冷剂充分接触,因此,沸腾换热系数更高;但是,这种蒸发器需充入大量制冷剂,而且,若采用能溶于润滑油的制冷剂,则润滑油难以返回压缩机。
        干式蒸发器管程走制冷剂,壳程走载冷剂,载冷剂一般为乙二醇溶液、氯化钙溶液等。蒸发器内制冷剂处于气液共存状态,克服了满液式蒸发器的缺点,但是,有较多的传热面与气态制冷剂接触,所以传热效果不如满液式蒸发器。
        在设计蒸发器时需注意管壳层介质,当蒸发器为多流程时,干式蒸发器是增加制冷剂侧流程数,制冷剂在换热管内逐步气化,增加水侧换热有利于整体效果,;满液式蒸发器是增加水侧流程数,制冷剂在管簇外面蒸发,所以传热面基本上都是与液体制冷剂接触。
        当采用多流程时,干式蒸发器气、液两相制冷剂在端盖内转向时会出现分离,从而造成了下一流程中各管子中制冷剂流量分配不均匀的不利现象。含气量越多,分配越不均匀,甚至会使有些管内无液体或液体很少,从而使这些管子失去了蒸发冷却的作用。而满液式蒸发器不存在这个问题,满液式蒸发器的管箱内设有分程隔板,将换热管按一定的数量和流向分隔成多个流程,使载冷剂按规定的流速和流向在换热管内往返流动。制冷剂按一定的充装高度充灌在壳体内,在管间吸收载冷剂的热量而汽化,使载冷剂降温。
四、两种蒸发器在换热系统内的优缺点
        满液式蒸发器的最大特点就是靠液态制冷剂淹没大量换热管束,并且在管束表面从而使冷冻水降温。采用表面高度强化的满液式蒸发管,蒸发管完全浸泡在制冷剂中,所以传热效率高;而且制冷剂蒸汽无需过热度,从而使蒸发温度可以大幅度提升。但是满液式蒸发器需要注入大量的制冷剂,并且在采用氟利昂时,回油也是一个问题。
        干式蒸发器当采用多流程时,会造成下一流程换热管中制冷剂分配不均,含气量越多,分配越不均,甚至会使有些管内无液体或者液体很少,从而使这些管子市区了蒸发冷却的作用。另外,水侧漏流点比较多,降低了水侧换热效果。但是,干式蒸发器相比满液式蒸发器,制冷剂的充注量很少,也无需回油装置将润滑油带回压缩机。
五、总结
        综上所诉,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的明显区别在于制冷剂流程的不同。满液式蒸发器制冷剂走壳程,制冷剂从壳体下部进入,在换热管外流动并受热沸腾,蒸汽从壳体上部排出。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走管程,即制冷剂从平盖下部进入管束,在管内流动,受热蒸发,蒸汽从平盖上部排出。制冷装置用到的这两种蒸发器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结合设计条件及工艺制造水平选择最合适的结构型式。

参考文献
[1] 刘殿宇. 蒸发器工艺设计计算及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解国珍、姜守忠、罗勇. 制冷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GB151《热交换器》.2014.
[4] NB/T47012《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