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智能对刑法的挑战与刑法的应对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3期   作者:梅长胜
[导读]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我们社会的重大变化。
        梅长胜
        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     安徽马鞍山    243000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我们社会的重大变化。许多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一些影响。当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伤害社会时,有必要根据任何客观情况进行处理。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研究由人工智能技术引起的犯罪行为的变化以及智能机器人将要承担新的刑事责任的可能性,来讨论适用于智能机器人的惩罚措施。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辨认和控制能力
        引言
        当人工智能技术落入罪犯手中时,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我国现行立法落后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控制和限制以及相关犯罪的惩罚机制。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人们需要研究,调查和应用相关法律法规以限制人工智能技术。根据设计和编程方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制造的智能机器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可以在设计和编程范围内操作的智能机器人,另一种是可以在设计和编程范围之外操作的智能机器人。
        一、人工智能技术会引起犯罪行为的变化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犯罪行为中的应用
        本文将对犯罪活动的影响分为两类。一种是让罪犯将这种技术用作进入非理性和非法地区的工具。例如,当罪犯计划犯罪时,他们使用智能机器人做出选择和计划。这使犯罪行为难以预测,并使司法调查和程序证明更加困难。第二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网络犯罪。示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闯入银行,政府和其他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犯罪行为变化
        人工智能技术的合理合法应用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不合理和非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危害很大。这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一种犯罪工具,不必承担刑事责任,因此,任何非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人都将受到惩罚。根据违法程度,本文将其分为三个级别。更轻,更公平,更严肃。
        无论是否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果犯罪活动不能改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都可以“从地面”进行处理。例如,作案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窃取他人的财产,其行为与传统的盗窃行为相同,但方式不同。因此,如果窃取他人财产对社会的伤害程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则无需在刑法中具体规定“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盗窃”。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窃取罪犯的行为必须与传统盗窃行为一样。
        当犯罪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犯罪时,在不考虑该行动对社会有害的情况下是对社会,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的长期发展,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如果符合该行为的某些规定,则必须根据传统的犯罪行为对其进行“严厉”惩罚。例如,犯罪分子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窃取国家机密。随着人工智能的效率越来越高,对社会和个人的伤害继续呈指数增长,并且难以控制。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认真地对待。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重大风险,行为者需要调查应用隐患的安全隐患,以减少对社会有害的事件的发生。如果科学水平的发展使人们很难预测有害后果的发生,则需要尽快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
        二、人工智能时代对传统刑法理论的严峻挑战
        结合对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分析,人工智能的出现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各个行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工智能在法律上和经济上都有两个方面。从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不可能暂时评估的好坏,只能客观地讨论其优缺点。尤其是,人工智能对传统刑法理论构成了挑战。
        近年来,该国的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为各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但也为一些罪犯提供了利用非法活动的机会。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犯罪活动的社会危害可以随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包括危害程度的变化和危害性质的变化。中国人工智能的兴起改变了犯罪活动社会危害的上述两个方面,社会各界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当前社会对罪犯的传统印象使他们无视罪犯的智力发展,从而增加了犯罪活动的社会危害。人工智能技术已在中国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谷歌开发的许多智能机器人,例如家庭扫地机器人和AlphaGo。Google开发出AlphaGo之后,我们升级了系统,性能,质量等,进一步完善了AlphaGo上的智能功能,最后升级到。
        升级的智能机可以使用简单的Go规则击败传统的AlphaGo,甚至世界Go冠军也被升级的AlphaGoZero击败。这种越来越智能的智能机器人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并且在各个方面其能力都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类。这为罪犯创造了违法的机会。当犯罪分子使用情报时如果机器犯罪,则智能机器人很可能成为新犯罪的目标。
        三、智能机器人可能成为新的刑事责任主体
        (一)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智能机器人的类型
        为了确定某种类型的智能机器人是否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有必要调查智能机器人的行为与程序之间的关系。如前所述,这是一款可以在设计和编程范围之外操作的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可以产生自我意识,并通过设计和编程控制中的某些学习知道的含义。因此,超出设计和编程范围的控件可以具有识别和控制功能。
        (二)智能机器人承担刑事责任的理由
        在人类设计和编程范围之外的智能机器人具有刑事责任,即歧视和控制,并属于刑法意义上的“犯罪者”。十四岁以下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处于十四至十六年龄段的人只对部分严重犯罪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自己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造成伤害结果的也可以不用负刑事责任。其依据便是具有辨识能力和控制能力。而这一观点便为具有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机器人成为刑事责任的主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智能机器人可以适用刑罚
        许多人认为,智能机器人可以在违反法律后被修理或销毁,为什么会有处罚?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这种智能机器人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识,可以被认为是“人类”,并承担刑事责任并可以受到惩罚。智能机器人在高端技术载体中也具有一定的认知和控制能力,从而无需面对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出生,衰老,疾病和死亡。的发展比人类快,可以为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贡献。我们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未来有望发展“人机合作”,被授予智能机器人的劳动者的地位可能会从空虚的故事变为现实。
        建立智能机器人的健全处罚制度,使违反法律的智能机器人受到法律制裁。在建立完善的制度时,有必要根据犯罪与惩治的平衡原则,目的导向的原则和节俭的原则这三个主要原则进行编辑。对智能机器人的刑事处罚的内容可以是数据删除,修改和编程以及永久销毁。这三种刑法的内容可以与三个主要原则结合起来,并且很容易实现。
        结束语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刑法的优化和恢复非常重要,有利于社会经济主体的稳定发展。这项技术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在中国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刑法的修订,有必要注意与人工智能技术有关的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人工智能在完善刑法的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要注意人工智能技术的二元性,妥善管理人工智能,以确保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加强约束。
        参考文献
        [1]王燕玲.网络刷单犯罪的演变形态与刑法规制[J].江汉论坛,2018(12):119-124.
        [2]孙国祥.新时代刑法发展的基本立场[J].法学家,2019(06):1-14+191.
        [3]张旭,杨丰一.人工智能时代下刑事风险与刑法应对的“是”与“非”[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04):75-83.
        [4]刘宪权,林雨佳.人工智能时代技术风险的刑法应对[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21(05):46-54.
        [5]安柯颖,陆红.人工智能时代网络安全的刑法保护——基于网络犯罪AI化为视角[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06):14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