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管理 杜小莉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   作者:杜小莉 肖晓亮
[导读]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主体结构建筑虽然具有不少优势,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
        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湖北武汉  430061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主体结构建筑虽然具有不少优势,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发挥建筑主体结构的优势,降低其质量控制的负面影响,现结合建筑主体结构的概念与特征分析如下。
        关键词: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1主体结构建筑的概念
        从客观上来看,随着我国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建筑业必须面对来自于内外部的挑战,在满足建筑结构稳定性和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抵抗能力提升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现代建筑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的统一和绿色化发展的新要求。另外,主体结构的整体材料更为轻便、连接技术更成熟,建筑构件便于生产、运输,施工速度快,能够有效降低生产的成本。主体结构相比于传统建筑材料而言具有较强的耐磨性与耐久性能,所以使用的寿命也更长,能够促进建筑施工效益的持续增长。
        2主体结构建筑技术的应用原则
        2.1根据建筑形态选择结构类型
        众所周知,主体结构本身具有良好的防震性能,所以也使得主体结构在现代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楼层数量的增加,现代建筑物也需要结合层高、层数来确定相关指标,针对不同的层高与层数来说,结构的要求往往也不尽相同。结合这个特征,很多情况下都需要进一步增加建筑物的形态结构匹配度,以此来适应现代建筑的特殊建设需要。
        2.2考虑到结构稳定性与平面利用的效果
        结构的稳定性和平面布置的合理、优化是主体结构建筑首先要考虑的条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的性能,包括设计环节与平面设计要求,重点做好各个设计基础与整体结构的关联性考量。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做到从细节入手,通过全面设计、科学论证的方式来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也为后期施工顺利完成创造一定的空间。
        2.3框架的整体测算
        框架测算是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框架的稳定性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为了提升框架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做好专业数据的量化分析与设计处理,避免主体结构设计上出现纰漏。针对稳定分析过程中考虑不足的问题也需要及时进行调整,降低安全质量隐患的不良影响,确保计算环节中各个方面的信息得到合理的应用,实现主体结构的整体质量进一步提升。
        2.4结构合理设计
        主体结构建筑合理设计要求设计者具备一定的专业设计经验与设计知识,在充分认识到不同类型建筑主体结构的设计要求与隐患条件下,进一步协调设计规避风险。设计过程中要求熟悉建筑主体结构的全部设计细节,同时能够对不同的连接点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节点的差异来实施刚柔度的设计,以此来体现建筑主体结构的设计优势与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建筑对于结构的顶层设计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其中屋顶结构多采用主体网架结构类型,该结构对于改善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帮助。为了提升主体网架结构的应用效果,需要做好技术分析与应用管理,同时深入到技术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技术落实的效果。
        3主体结构设计技术要点
        3.1平面布置与结构选型
        平面布置需要考虑到分布的均匀性问题,要求做到分布均匀、规整,特别适应于凹凸幅度较小的建筑物。在形状与密度上存在差异,很容易出现大幅度扭转的情况,建筑物应用中主体结构的设计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结构要求,会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产生不小的影响。主体结构设计需要针对风向载荷与地震的载荷,采取水平位移的方法来进行控制,常规条件下楼梯间以及电梯间的墙体设计都可以达到相应的要求。对全过程进行控制,水平位移的效果达不到最佳时,就需要添加建筑分户墙体来解决抗侧力的结构问题。


        3.2柱网确定
        柱网的确定也是主体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的一个重点方面,结合平面分割的情况,再加上梁的位置与横截面的高度来进行调整,借助于主体梁隐蔽的方式来实现柱面的确定。在整个柱网确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外墙的位置关系,做到沿着外墙主体梁与玻璃高度关系适应匹配,以此来提升设计的整体效果。
        3.3变形限值
        变形限值技术主要用于解决主体结构在建筑抗侧力结构方面的要求,采取主体桁架来作为抗侧力的结构类型,需要结合国家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化要求,做好主体的用量设计,如果不匹配可能会导致工程造价变更幅度较高,影响建设的经济效益。为了在成本可控的条件下提升主体结构建筑抗震性能与耐风性能,研究探讨主体结构-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型主体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等,在满足基本抗侧力结构要求的同时,也解决了建筑刚性问题,提升了整体性能。
        4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4.1完善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监控体系
        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安装控制是最终影响质量水平的环节,所以需要特别注意该环节的质量管控。安装技术应用不完善,不断会影响到操作标准,同样也会影响到主体结构建筑实际使用性能,导致结构寿命缩短。为了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各个环节的跟踪监控管理工作,需要重点对主体结构梁柱接点的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设计图纸的尺寸与相关要求,尽可能做好安装环节的控制与掌握。
        4.2强化主体构件生产管理
        主体结构建筑的整体质量控制要在构件生产、原材料材质的管理环节下功夫,高质量的构件,加工生产的精细化、施工安装的精益化,才能够体现主体结构建筑“中国建造”的优势,一方面,需要做好材料供应商、材料材质的检验和把关,包括施工方需要选择必要的销售标准来进行合作,把好原材料进场的第一道关;做好工序衔接和施工组织,实现精益建造,做好施工单位的成本核算与管控,做到成本的最优化,避免施工材料选择时出现偷工减料甚至不符合施工建设标准的问题,以此来提升整体的结构强度与稳定性,满足承重能力的设计标准和要求,更可以抵抗自然老化的问题。
        4.3做好设计技术交底的针对性
        设计、技术交底在主体结构质量控制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设计意图的认知和理解,避免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认识上的脱节。为了体现设计交底的作用,需要特别做好各个方面的沟通与交流,特别是一些关键部位的对接更要谨慎[5]。这个沟通过程还需要突出双方的相互监督,全面阅读认知基础条件下再提出歧义的部分,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更要做好施工材料与工艺的熟悉,确保施工质量的控制进程。
        4.4培育高素质专业人员队伍
        要针对主体结构建筑的生产、施工特点,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人员队伍。一方面需要积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升主体结构专业人员的质量控制能力与质量管理意识,可以通过吸收一些专业的质量控制管理人员参与到建设项目;另一方面重点培养持证上岗的技术工人队伍,包括电焊工、装配工、吊装工执业技能工人队伍,以此来确保主体结构建筑质量控制的整体效果。
        5总结
        综上所述,主体结构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良好的性能优势解决了传统建筑中的许多问题,但是也带来了质量控制方面的新挑战。为了做好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控制工作,除了需要进一步优化施工关键技术之外,还需要完善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原材料的控制与管理,特别是做好设计交底的各个方面细节筹划,构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推动主体结构建筑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清瑞.建筑主体结构连接技术与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12):54-55.
        [2]韩文.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20(30):169+189.
        [3]韩国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6):24+27.
        [4]王福刚.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安全对策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