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剩女现象:基于不婚主义女性视角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   作者:崔全昆 张琼 邹玥
[导读] 摘要:近年来,城市剩女现象严重,引发媒体和民众广泛关注。
        临沂大学
        摘要:近年来,城市剩女现象严重,引发媒体和民众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婚主义女性的视角分析,探讨城市剩女与不婚主义的关系;其次通过分析女性不婚主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提出解决对策,以期能够缓解城市剩女问题。
        关键词:剩女问题;城市剩女;不婚主义
        一、“剩女问题”的概述
        (一)“剩女问题”界定
        2007年8月16日,教育部和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2006 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公布了171条新汉语词汇,“剩女”就被收录其中,一跃成为被官方认可的正规词语。人们将已经过了结婚年龄并且还未婚的女性称为“剩女”。中国妇联对剩男剩女的标准作了划分:女27岁,男30岁。
        (二)城市剩女问题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数据显示:随着时间逐渐往前推移,剩女的数量将逼平剩男的数量,到2030年剩女的数量将会超过剩男的数量。将数据进行分城乡的数据统计分析后发现,城市中大龄未婚女性可能面临比农村男性更为严峻的婚姻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剩女问题是当前比较严峻的问题,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拥有严峻形式的农村剩男问题。
        二、城市剩女与不婚主义的关系
        城市剩女与不婚主义女性,看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其实却有密切的联系。一个现象的产生,不能只归纳于某一群体或某一行为的后果,这世上有很多事都是忽悠关联,互相牵扯的。不婚主义女性和剩女之间的区别就是剩女是由于婚姻要求过高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而被动剩下的;而不婚主义女性是主动选择了不进入婚姻状态。拥有不婚主义观念的女性必然会产生“剩女”这一现象,而长时间处于“剩女”这一问题中的女性有可能产生不婚主义这一观念。不婚主义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不婚不育不恋爱,喜欢独处;二是因为找不到合适婚姻伴侣而产生的不婚主义。不管是被迫接受还是主动选择,中国的不婚主义队伍正在逐渐扩大,目前虽还没有形成社会问题,但迟早会对婚姻传统、法律以及社会保险制度的提出严峻的挑战。
        三、女性形成不婚主义的原因
        (一)个人层面
        ⒈受教育水平高,自身条件好。研究表明,大城市里的单身女性,有90%以上都是高学历的,而且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女性出现不婚主义的可能性就越大。剩女的特点一般有“三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高。中国传统讲究“门当户对”,本身条件极其优越的女性想必要找一个和自己同等优秀甚至更优秀的男性作为自己的婚姻伴侣。但是,这种理想伴侣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占少数,久而久之,长期处于这种单身状态反而变得享受,安于现状,逐渐成为了“不婚族”中的一员。
        2.个人不正常的心理。首先,有一部分女性对婚姻抱有恐惧心理。她们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结婚以后,既要防止自己迁坟,又要防止别人盗墓”,进入婚姻会限制自身的发展。另外,不排除有一部分女性只是简单的追求享乐主义。婚前她们有自己的经济能力,他们会担心婚后的生活会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而且绝对不愿意过穷酸邋遢的日子,更不愿意成为一名家庭主妇,每天只关心柴米油盐。
        3.对婚后生活的不自信。不婚主义女性对于自己的伴侣也是不信任的,她们会认为男性只会好吃懒做,不求上进,而且还会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对家庭没有责任心。不婚主义女性对婚后孩子扶养具有恐惧心理,害怕自己大部分时间会花费在孩子喂养、教育等方面。
        (二)社会层面
        1.当前的婚恋环境对女性不够友好。首先,女性意识到在传统家庭分工下,不仅要工作还要承担大量家务和生育义务。

其次,婚姻法新的司法解释强化隔离私人财产,反对不劳而获。因为传统家庭分工使得女性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无形中形成了职场性别歧视。
        2.女性地位的提升。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两性关系不断趋于平等,思想逐渐开放,解放了当代女性,女性可以凭借自身能力去赚钱,完全不再需要依附于男人才能生活,甚至比男性更加优秀。女权主义在中国传播,使得部分女性能够团结起来,现代女性的择偶优势越来越明显从而不愿意屈就于婚姻。
        四、不婚主义对社会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社会上能够出现“不婚主义”这一想象或者这一想法,并且能够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和理解,本来就是尊重思想自由的体现。社会在进步,思想在发展,社会在发生巨大转变的同时,思想也更加自由和开放。“存在即合理”,不婚主义的出现看似是小问题,但是它反映了社会更加多元化,更加民主化。
        (二)消极影响
        首先,“不婚主义”女性会把自己排除婚姻体制之外,现阶段的男女比例问题依旧较为严重,男性本身就因为女性少而存在适婚年龄结婚难的问题。随着“不婚族”的壮大,必然会使“剩男”现象更加严重。“想娶的娶不了,想嫁的嫁不出去”,最终导致“剩男剩女”问题更加严重,进一步加剧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其次,“不婚主义”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的家庭观念,“独身主义”越来越多,大多数传统父母对“不婚主义”持反对态度,一定程度上“不婚主义”会加剧家庭矛盾,而且对未来下一代的价值观会有所改变和冲击。
        五、缓解对策
        解决剩女“不婚”问题,只从个人方面切入是不够的,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首先,从国家政策层面要倡导真正的男女平等,出台相关保护女性的政策,健全女性再就业的保障,使女性也能很好的兼顾工作和家庭。男性则应改变传统的想法,与女性共同分担家庭劳动,承担起家庭责任。其次,要正确引导媒体舆论,减轻“剩女不婚”的心理负担。我认为也应该营造一种家庭和谐的氛围,普及正确的婚姻观,减轻“不婚女性”心理负担。还要为“剩女群体”提供更好的婚恋平台,由社区,单位等场所创建婚恋平台,扩大交往范围,而不仅仅是自己等待爱情的到来。
        六、总结
        “不婚主义”的产生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个人和社会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不婚主义”是个人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应该被给予尊重和理解。国家为单身女性提供更好的保护的同时,也应该及时预防“不婚主义”、“不婚族”所带来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杨,韦帮得.当代中国城市女性不婚的心理探析[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72-75.
        [2]李沛霖.城市剩女形式令人担忧[J].北京: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11.
        [3]王炳钰,山永久,覃宽.不婚现象:中国社会的现实与可能影响[J].青年探索,2018(5):35-37.
        [4]张婕琼.“剩女现象”:基于大学女研究生婚恋观的视角[J].青年探索,2014(4).
        [5]龚超,李春丽.论我国“剩女”问题及其社会影响[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2)12-15.
        [6]康敬群.社会生态学视域下高知“剩女”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9-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