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消防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   作者:彭维
[导读] 摘要:在2018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维护国家和民族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擘画缔造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职责定位。
        广东省中山市消防救援支队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
        摘要:在2018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维护国家和民族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擘画缔造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职责定位。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发展的时代重任,如何紧紧抓住以“云大智物移”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契机,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构建与新时代应急救援体系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消防;信息化体系建设
        一、新时期消防信息化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消防信息化基础网络和硬件设施基本完善,业务应用全面展开,信息共享水平显著提升,支撑能力日益凸显,改变了传统的执法监督手段、指挥决策模式、服务社会方式和队伍管理机制,形成了全面、全员、全程信息化应用的新格局,基本形成了“基础建设初具规模、业务领域基本覆盖、指挥通信体系初步建成”的信息化发展格局。
        1、消防信息化基础建设初具规模。全市各级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17个大队级消防指挥中心和信息中心,建设了消防信息网、指挥调度网,以及覆盖各级的消防视频会议系统。支队建成覆盖全市消防各级的图像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汇聚卫星、4G单兵图传、营区监控等多路图像资源,接入全市5000余路视频监控资源,为业务应用、视频会商、指挥通信提供了可靠支撑。
        2、消防信息化基本覆盖各业务领域。在部消防救援局一体化业务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总队规划和要求,主动作为,推广应用消防产品流向信息服务平台、消防安全基础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广东社会消防技术服务平台、装备物联网管理云平台等系统,形成了业务系统“全员全程应用、服务中心工作”的态势,既在灭火救援、火灾防控和部队管理等方面发挥了支撑作用,也积累了近10年的数据资源,基本实现数据整合共享。
        3、消防应急指挥通信体系基本形成。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市各级消防救援队伍立足实战,构建了上下一致、立体协同、衔接紧密、运行有序的应急指挥通信保障体系。特别是2018年以来,我市消防抓实建强应急通信队伍,强化全员轮训和专业培训,全市配备2套便携卫星站,1台动中通移动卫星通信车、1台应急通信器材运输车、36台各类功能需求无人机,48台卫星电话、268台无线公网通信终端、358台移动数字通信终端、39台移动4G单兵视频图传、自组网、短波电台等关键装备,狠抓拉动测试、实战实训和跨区域演练,磨合优化运行模式、保障机制和规程,在历次重大消防安保和灾害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新时期消防信息化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一)信息化支撑能力与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的职能任务不相适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消防信息化支撑能力滞后于职能任务需要。一是基于信息化的源头监管手段匮乏、范围有限、能力不强,火灾风险智能分析和隐患动态监测预警水平较低,没有充分利用数据共享、数据挖掘技术,无法满足事中事后监管的需要。二是灵敏真实、快速机动的灾害现场感知网络尚未形成,采集汇聚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有待提高,决策所需的大数据资源还不够健全完整,在整合互联网数据、空间数据、多领域行业数据方面仍存在着较大提升空间,辅助指挥决策的效能不佳,与“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需要还有差距。三是应急通信装备的集成化、轻便性和网络的抗毁性、扩展性不高,关键装备配备不足,高精尖装备也未配,各级通信保障专职人员缺口较大且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对辖区灾情未进行彻底的科学分析和配备必要的通信器材,复杂恶劣环境下的保障能力仍需加强,尚不能完全满足“全天候、全地域”的通信保障需要。
        (二)信息化工作机制与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改革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各级信息化领导小组把关定向作用发挥不够,运用先进信息技术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的思路未完全转变。部分业务部门科室在信息化建设应用中参与度不高,存在分散建设现象,缺乏统筹和统一规范,领导和专家对需求的把关定向作用不够,业务团队也缺乏深入研究,导致系统功能定位不准、层次不高、网络难互联、系统难互通、数据难汇聚、发展不均衡、业务流程、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无法有效解决领导和基层关心关切的痛点、难点问题,造成“系统不实用、基层不愿用、领导不认可”,各级感受不到信息化带来的红利,无法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
        (三)信息化体系架构与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的先进技术应用需求不相适应。现有的消防信息化体系架构受当时的技术条件制约,体系封闭、架构繁琐、耦合度高,系统更新迭代难,难以满足二次开发的个性化需求。部分系统数据采集方式落后、应用水平不高、开放共享程度不够、数据资源碎片化、业务应用单一化、政务服务分割化等问题比较突出,存在信息“孤岛”和“烟囱”效应,在信息系统的体系化、适用性、共享程度和应用效能等方面,无法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应用接轨。


        三、新时期加强消防信息化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
        1、建立全资源要素支撑的指挥决策体系。基于物联网采集并汇聚的各种消防基础数据,逐步构建文字、图像、语音、视频等全要素于一体的“一张图”,使其具备战备值守、应急指挥、重大安保、辅助决策等一系列重要实战指挥作战功能,实现灭火救援指挥调度的可视化、多元化、扁平化,信息获取的多维化、直观化、焦点化。在进一步优化完善消防接处警、跨区域指挥调度、信息直报、火灾统计、装备管理等系统的基础上,利用企业微信或政务微信等互联网技术,开发消防实战指挥作战终端,为指战员实时掌握灾情、对象、预案、周边资源等一系列关联信息提供有力手段,并同步文字、语音、视频的交互。
        2、探索视频感知、智能传感等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单兵图传、无人机等现有设备基础上,探索应用视频感知、智能传感等物联网技术,利用热成像、有毒可燃气体侦测、室内外人员定位、生命体征监测、车辆定位及运转状态等感知设备,以快速高效、灵活部署、自主组织的方式,准确感知、实时汇聚灾害现场人、车、装备等核心要素,全面掌握应急救援总体态势,为指挥决策提供一手灾情信息和实时精准的数据支撑。
        3、升级改造消防调度指挥体系建设。升级消防指挥中心建设,实现全信息资源的多屏幕展示和多屏互动。运用语音图像识别、智能检索、定位导航等技术,拓展视频报警、微信报警等多元化汇聚相关灾情险情信息的渠道,区分灾种主题、响应等级,建立自我调整、反复迭代的调度方案,利用实战指挥平台,自动关联值班值守人员,自动规划最优路径及方式,实现一键式调派、精准化调度,优化接警、调度、统计阶段相关功能。推动大队区域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通过调研、考察、学习,立足实战需要,对大队区域联动指挥中心建设提出先进、科学、前瞻的功能设计需求,紧紧围绕区域指挥中心警情跟踪、力量调集、可视化指挥、区域联动、信息收集及上传下达、舆情监控等6大功能,展开指挥大厅、接处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图传设备等一系列软硬件建设计划,着力强化区域指挥中心效能发挥。同时推动大队区域联动指挥中心视频资源汇聚体系建设,实现现场各类视频资源接入大队区域联动指挥中心,达到音视频互通,全面提升区域调度指挥功效。
        (二)拓展基础通信网络应用
        在现有消防网络资源基础上,对消防指挥调度网进行改造,升级后接入应急指挥信息网,在可靠性、安全性上全面提升,为消防救援队伍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保障网络整体安全,确保核心业务系统稳定运行。按照应急管理部有关技术标准要求,建立应急指挥信息网和互联网之间的信息共享边界,使应急指挥信息网具备安全互联能力,实现数据交互和网络资源汇集。
        加强无线通信技术应用。根据应急管理部无线通信网统一规划要求,综合利用公网集群、PDT数字集群、LTE宽带专网、Mesh自组网、北斗定位、短波等多种无线通信技术,充分依托公共基础设施,解决各类场景下的语音、图像、视频、数据的高速传输以及时间校准、位置服务等综合应用需求。大力发展融合通信、聚合通信和5G技术,升级改造现场应急通信系统中LTE、Mesh等专网音视频基站、智能接入网关等核心关键设备,兼容灾害现场各类采集传输设备,实现音视频资源统一汇聚、共享共用。
        (三)加强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建设
        落实支队各级应急通信人员编配和实体化运作,持续推进支队、大队两级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建设,加强复杂恶劣环境下的实战实演,打造一支技术过硬、随需而应的应急通信保障队伍。采取购买服务、签订联动协议等形式,与实力强的技术企业和通信公司,建立联勤响应协作机制。立足实际,优化应急通信装备配备结构和布局,配齐关键通信装备,大幅提升应急通信装备智能化、轻型化、集成化、模块化程度,按标准配齐卫星电话、北斗有源终端、双模单兵、音视频布控球、双光无人机、超轻型卫星便携站、语音图像自组网,以及前突通信车、动中通卫星通信车等关键通信装备。
        (四)推动安全保障和系统运维建设
        遵循应急管理部安全保障体系要求,以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为核心,开展消防信息化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扩展专用杀毒系统、密码管理系统、身份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系统,建立终端安全状态感知、身份认证、应用和数据的授权访问控制、安全审核机制。为了保障信息化设备、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出现故障时能在最短时间得以恢复,保证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专业的服务公司对当前建有的系统以及硬件设施提供定期保养、故障维修、运行维护以及安全检查服务,以避免出现各类问题造成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减少因IT设备故障和系统故障造成的影响带来的损失,提高软、硬件、业务应用软件的运行维护效率,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框架方案》
        [2]《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3]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
        [4]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消防救援队伍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
        [5]《关于大数据建设应用的指导意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