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银行金融风控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   作者:黄永利
[导读] 摘要:目前,传统账务服务在信息化模式下也开始重视事后监督,构建出有着灵活性的模型管理,使风险预警凸显数据化,通过基础建设的更新来迎合多变的市场需求,让银行金融风控在信息化的多种手段下对数据做好分析,在合理且科学配置下,对预警环节做到强化,使银行运营监督检查的整体水平得到切实有效提升,跟上时代进步潮流。
        陕西子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延安  717300
        摘要:目前,传统账务服务在信息化模式下也开始重视事后监督,构建出有着灵活性的模型管理,使风险预警凸显数据化,通过基础建设的更新来迎合多变的市场需求,让银行金融风控在信息化的多种手段下对数据做好分析,在合理且科学配置下,对预警环节做到强化,使银行运营监督检查的整体水平得到切实有效提升,跟上时代进步潮流。
        关键词:信息化;银行金融;金融风控
        1银行金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管理工作效能不足
        我国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管理工作的时候,所采用的主要是整体运行管理的方法,虽然将金融管理内容更多地融入到银行管理体系中,实现了商业银行的生态型稳定发展,但是整体的金融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不全面,主要是管理工作的效能不足所导致。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商业银行的地位和发展模式需要逐步地进行转变,全面落实金融管理业务,实现银行管理机制和管理理念的革新,确保现代化商业银行体系的逐步提升,发挥出金融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一些商业银行更多的是注重自身的经济发展,无法实现金融管理工作价值的充分发挥,在开展金融管理工作的时候,所采用的资产核算、风险预控和信贷业务等方式,并没有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使得商业银行的整体运行和财务管理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的商业银行的直接管理责任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金融管理工作的真正价值,导致与商业银行金融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开展的时候,并没有将金融管理工作放在管理的重要位置,很多相应的工作人员对金融管理的研究比较浅显,导致金融管理工作的效能发挥不完全,甚至使得商业银行的工作开展受到制约。
        1.2金融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
        比如,我国的很多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规模比较小,金融管理工作的开展整体上缺乏系统性,导致金融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发展较为被动,无法充分发挥出金融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来看,整体的发展环境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于国内经济金融发展的模式多样性再加上国外经济的冲击所导致。银行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对于资源的投入并不重视,在构建金融管理体系的时候,整体体系本身存在缺陷,使得管理系统的质量受到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的金融管理,还会导致银行发展风险的提高。对于一些商业银行来说,虽然认识到金融管理机制构建的重要作用,但是金融管理与银行管理体系的融合程度有限,导致金融管理工作的独立性比较突出,无法实现金融管理与银行体系管理的融合,使得整体的管理系统建立受到影响。
        2信息化在银行金融风控中的应用
        2.1加强对风险指数的合理测算
        银行考虑资金交易、存贷款等多方面系统建设,使信息化向管理层迈进,对各金融活动做好决策,测算风险指数而发挥出数据所具有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银行开创金融风险管控平台,将数据管理进行统一化,使模型管理凸显灵活性,对风险报表管理做到极大程度丰富,开发出多个风险预警产品,同时与整体平台结合而凸显便捷性,凭借多变的预警思路来完成风险指数的测算。在金融风险管控平台的优化下,通过电子化管理对风险控制的水平做到加强,使前台信息交互功能也对用户友好易用[1]。银行结合风控平台下预警系统优势做到紧抓重点行业产业链,以核心企业财务公司为预测切入点,寻求多个供应链下的融资业务风险管控,例如,风控模型管理、模型计算、数据管理等来制定解决方案,也使系统功能在扩展的业务中得到极大程度完善,凸显出品牌效应,灵活应对多种不同情况下的金融风险,也凸显出风控的整体力度,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2重视对风险的精细化管理
        在进行金融风控的各项管理时,银行迫切希望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微企业在其日常的多项交易行为中所产生的全部数据做到收集,在信息化手段下共享并加以分析,继而对其业务发展、资金需求和整体经营状态等做到全面且科学性的准确判断,有针对性地对小微企业已呈现出的不健全财务制度等进行改革,将经营中所遇难题逐一突破,使经营状态恢复并跟上时代进步潮流[2]。基于金融风控平台建设,银行对市场进行分析,同时制定风险策略,通过数据管理来对第三方数据完成收集,在ETL加载下将数据纳入风险数据库,对信用卡、供应链金融、线上贷款等做到动态风险掌控和预警。
        2.3重视数据算法在风控管理中的应用
        银行对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做到深究,也认识到大数据所涵盖的体量庞大,同时能够融入众多不同类型,也不再是以往单一的数据处理模式,对数据来源而言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可以巧用多样化信息手段把所收集到的内容转换为数据形式,再配以互联网技术来完成精细化加工,在整合中建立起庞大且有着系统化的数据库,呈现出准确和极高真实性,满足金融风控的多变需求。银行凭借金融风险管控平台项目,将当中独立和开放式的监测平台加以利用,对重要部门、交易、经办人员等进行动态化且连贯性的监控。在数据算法的整体优化下,对内外多个方面的信用风险做出多角度的数据整合,在总量控制的理念下应对信用风险,使之做到极大程度检测,通过准确且及时地预警,对用户的信贷安全有所提升[3]。银行结合信贷产品的市场定位,在信息化的前行背景下,对风险决策模式做到切实有效创新,有针对性地赢得客户青睐,继而使客户群体扩大化,让利润增长点提升。与此同时,银行对风险预警系统优化,在数据算法下将手工操作转换为信息化,在自动运行下绘制出风险视图,对后续有着复杂性的统计分析也能做到快速完成,对风控决策带来极强的辅助性。
        2.4加强基础建设以满足多变需求
        银行要重视基础建设,加强数据模拟手段的应用力度,在金融风控项目的建设中,依托信息与科技方法等加大风险预测。银行在互联网理念下,借助多元化路径对现实情景做到真实化模拟,看清金融风控目标在市场中的准确定位,才进行相应判断,使金融风控水平在信息化背景下得到切实有效提升[4]。例如,银行对企业信用进行准确评级时,往往会考虑经营的整体能力、盈利情况后对其偿债能力做好判断,通过财务统计的多组数据来完成复杂的分析工作,但在银行贷款审查环节易增加难度,可能出现“道德风险”,也易诱发判断错误而出现的“逆向选择”。此时,银行应结合中小企业在市场中凸显出的不同特点,在完成信用评价的同时,还应融入管理层结构和一些政策的支持情况等,将这些非财务因素也巧妙地融入其中,继而加强基础建设,对所用设备和软件做到更新换代,使新技术能够与银行各操作环节做到最大程度结合,对金融风控的信息化新渠道进行切实有效的扩展,迎合多变的市场需求,在信贷等领域做到探索性的突破。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银行在信息化背景下,对一些以往存在且固有性的问题进行深究,迎难而上地对风险管理挑战进行有针对性突破,让信息化方式来代替繁杂人工操作,银行也随之对业务策略做到快速调整,使潜在金融风控风险得到切实有效的化解,凸显出银行在前行中的极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城.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产品化中的风控需求[J].现代金融导刊,2020(05):36-39.
        [2]王俊.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金融会计管理原则及管理价值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4):131-133.
        [3]刘晓慧,李峰.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8(09):250.
        [4]魏凌.金融监管信息化推动我国银行业稳健运行及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06):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