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   作者:施列干
[导读] 摘要: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江苏省金湖县金北街道水利服务站  江苏金湖  211600
        摘要: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特定的工程施工中,对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必然会 带来影响。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水利工程往往规模比较大,对于工程施工中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针对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给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1加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探究的必要性
        总的来说,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它在农业、工业和轻工业迅速发展同时也为其带来良好的机遇,当前我国水资源的总量较丰富,但全国范围内的降水分布不均匀,因此加强水利建设刻不容缓,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但对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也与日俱增。
        此外,伴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猛增,水资源的使用较为 紧张,其根本原因为水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及浪费等原因,甚至某些水利工程只在乎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我国的长远 发展方向,因此必须要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型与绿色环 保型社会”理念,进而促进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创造出可观 的综合经济效益。
        2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一是改善水质,库内水流速度较慢,能降低水体的色度 与浊度,水利工程的建设还能保护环境,减灾防灾,减少水灾 和旱灾对人类及动植物的破坏,有效控制水位和下泄流量;二是形成人工湿地,改善当地小气候,还能合理优化水工建 筑物的布置和造型;三是水是清洁能源,不排放污染物,水比重的增加有利于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更好地为附近居民群众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水源。
        2.2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库区土地浸没、沼泽化和盐碱化。在气候干燥的条 件下,库水水位上升会使得土壤出现盐渍化,而且当水库蓄 水使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上升到距离地面一定高度时,浸没就开始了,会导致植物呼吸困难、根系衰败、土壤通气条 件变差等,同时库内水流流速降低会使得泥沙淤泥,不仅减 少库容,还会影响正常的航运。
        (2)对气候与大气的影响。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和 建设,大气影响是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最大影响,其次是对 降雨的影响,往往在水库区域中的水量储蓄较充足,但对周 围很多区域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工程区域的很多地面都变成了水面,提高恶劣能量交换力度,导致平均气温有所上升。
        (3)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水库建设完成后,往往原有的生存在水源上游的细菌会随着水流迁移到水体滞留的库区,这会成为许多传染性疾病的来源,而且水库附近的一些历史性人文建筑或相关遗迹,也会受到水陆环境等影响,同时水利工程建设使下游水体的营养物质含量降低,导致下游的农作物产量减少,甚至出现不合理开垦的现象。
        (4)施工期废弃物、噪声污染。

水利工程施工往往会在水系河道附近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施工中常产生的大量残留炸药、废化学药品等也会对环境构成威胁,同时施工区因开凿钻孔、爆破开挖、施工机械运转等产生大量噪声,会对居民的生产、生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施工中的粉尘也会造成空气污染。总之,希望相关的专业负责人对上述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3 水利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几项措施
        3.1 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设计
        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执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展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现行的水利工程建 设中的生态环境管理等工作主要集中在决策阶段以及竣工 阶段,工程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估和控制也主要集中 在这两个阶段,相关单位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包括立 项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投产运营等整个工程周期内,工程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各个阶段加强保护生 态环境的措施和设计的研究与落实。
        3.2 建立并健全基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补偿机制
        1)积极地探索出符合水利工程开展现状的生态环境损 失的成本计算方法以及补偿办法,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前移 民等方面的机制。
        2)科学调研生态环境要素中各个元素的蓄水特点,充分利用水利工程调水、蓄水的优势功能,同时也要保护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
        3)在利用水利工程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强调科学合理的利用,在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活用水的同时,要兼顾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对水源的基本需求。
        3.3 建立起多种学科和技术高效融合的支撑体系
        1)充分研究并全面掌握河流的演变状况、河流中泥沙的 运移规律、周边动植物繁衍和迁徙的规律、气候的改变状况 等,创新出更为科学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探寻出更为 合理的移民安置方案,通过技术和相应的保障措施的创新,合理控制和
        2)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决策阶段的公开化和透明度,建立健全公众群体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各项工作中的相关机制,尽快建立起水权等相关制度,落实用水量控制的相关制度,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及水环境的自身承载能力为约束条件和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调整水利工程周边地区的经济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等。
        3.4 健全法规体系,创新执法机制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建设生态和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水环境的保护、水利事业的发展以及开源与节流、保护与管理等一切水事活动都必须依靠法律作保障。加快产业化、市场化、法治化步伐,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水利环境,发展生态水利,创建产业特色,形成规模经济,营造良好的水利生态环境。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使人受益,但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人们要合理处理其中的问题,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许孟博,张世强.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 相关探究[J].技术与市场,20 1 7,(1 8):1 0 7-1 0 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