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灾害以及防护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   作者:胡伟 牛鹏飞
[导读] 摘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健全管理机制、强化专业技术队伍支撑,提高监测预警专业化程度和精准度,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搬迁避险力度才能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能力,最大程度消除地质灾害产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陕西麟北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宝鸡  721599
        摘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健全管理机制、强化专业技术队伍支撑,提高监测预警专业化程度和精准度,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搬迁避险力度才能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能力,最大程度消除地质灾害产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滑坡灾害是我国许多地区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且破坏性较为严重,一旦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就会对所发生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侵害。所以,加强滑坡地质灾害的勘察工作,能够有效对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作出预测,以便于提前做好防护措施,降低滑坡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防护措施
        引言:目前,自然类灾害是难以避免,然而可以进行行之有效的预防工作,来将灾害率降到最小。在预防并治理滑坡的阶段之中,得要精准化的意识到边坡失稳出现的原因,来运用相应对策来进行预防,提高边坡稳定性,预防发生滑坡情况,从而来更好的为后期的治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煤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1.1采空地面塌陷
        采空地面塌陷与人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煤、铁、石膏等矿产资源经过多年的资源开采,形成大范围的采空区。正在开采的煤矿、铁矿、石膏矿等地下开采矿区,发生采空地面塌陷可能性较大,存在地面塌陷隐患。已发生塌陷的地区,仍存在一定的残余变形,如果受到外界因素的扰动(如抽水、振动、附加荷载等),则有发生活化塌陷的可能性。崩塌在低山丘陵区,因过度、无序开山采石形成的大量高陡岩质边坡,受山体构造、风化、原岩成岩条件及爆破采动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宕口的高陡边坡岩石松动、裂隙发育,造成岩体比较破碎,存在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隐患。在降雨、振动等外界条件影响下,极易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1.2岩溶地面塌陷
        岩溶地面塌陷受岩溶地下水开采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十分明显,岩溶地面塌陷全部分布在岩溶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中心区,大部分发生在当年的旱季,少部分发生在雨季。可溶岩及岩溶是岩溶地面塌陷灾害形成的主导因素,地下水活动是地质灾害的激发因素,岩溶地面塌陷一般发生在地下水水位位于基岩面附近、剧烈且频繁波动时段。
        2矿山滑坡地质灾害的形成
        滑坡的形成过程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①蠕动变形阶段或滑坡孕育阶段。斜坡上部分岩(土)体在重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缓慢、匀速、持续的微量变形,并伴有局部拉张成剪切破坏,地表可见后缘出现拉裂缝并加宽加深,两侧翼出现断续剪切裂缝。②急剧变形阶段。随着断续破裂(坏)面的发展和相互连通,岩(土)体的强度不断降低,岩(土)体变形速率不断加大,后缘拉裂面不断加深和展宽,前缘隆起,有时伴有鼓张裂缝,变形量也急剧加大。③滑动阶段。当滑动面完全贯通,阻滑力显著降低,滑动面以上的岩(土)体即沿滑动面滑出。④逐渐稳定阶段。随着滑动能量的耗失,滑动速度逐渐降低,直至最后停止滑动,达到新的平衡。以上4个阶段是一个滑坡发展的典型过程,实际发生的滑坡中,4个阶段并不总是十分完备和典型[1]。由于岩(土)体和滑动面的性质、促滑力的大小、运动方式、滑移体所具有的位能大小等不同,滑坡各阶段的表现形式及过程长短也有很大的差异。
        3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护措施
        3.1加强地质监测
        通过加强地质监测,可以对坡体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并且根据灾害预测体系来预估其发展趋势,及时做好人员疏散或者土层加固处理,以降低灾害发生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多选择GPS技术来辅助监测工作的进行,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监测点的所在位置需要选择在地层稳定性较强的区域,具体数量也需要结合矿山整体规模来确定;第二,做好监测点的保护工作,如果中途出现监测点破坏的情况[2],也需要借助引测的方法来设置新的检测点,确保采集数据的应用价值。


        3.2提高专业监测预警能力。
        依托大数据、云平台、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对地质灾害易发区、敏感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化监测技术,在气象预报预警、水文信息观测、地表变形监测和地下水位监测等方面搭建互联互通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在夯实地质灾害隐患群测群防全覆盖的基础上,针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区域加密专业监测站网,逐步实现“群专结合、专业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机制。
        3.3加强区域地质管理
        通过加强区域地质管理,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坡体环境带来的破坏,从而降低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开展矿山滑坡地质灾害的应用处理时,首要任务便是做好地质情况的科学管理,拟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对于矿山区域的开采活动进行有效管理[3]。并且也需要对作业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对于稳定性较差的坡体上,禁止进行土壤开采的活动,并且适当增加坡体上绿化植物的密度,利用绿色植物根系的固土能力,来提高坡体土层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
        3.4加强防护工作
        滑坡地质灾害最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是加强防护措施,可以选择的防护措施有很多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防护措施。一般来说,填土筑坝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基本的防护措施,且实用性较强,可以在大部分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设置[4]。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坡体上的植被进行全面的清除,尤其是在滑坡风险较高的区域,在进行填土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爆破的方法,将被填土区域做好基础性的工作,从而确保填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填土完成之后要进行碾压试验,保证填土防护工作的质量能够满足实际防护的需求;此外,还可以在滑坡地质灾害容易发生的高风险地区设置一些防滑坡建筑物,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将坡体的整体稳固程度提升,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二次滑坡等情况。
        3.5建立灾害预测体系
        通过建立灾害预测体系,有利于防治措施的提前拟定,这对于作业环境安全性的提升有着积极地意义。在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可以借助该技术和信息技术来建立灾害预测体系,对于体系中涉及到的指标内容进行梳理,如地层性质、理化性质、机械设备因素等[5]。对于这些影响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随后将勘查得到的数据代入到体系当中,得到可能遇到风险的优先级排序,针对风险内容拟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从而加快风险的处理速度,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滑坡地质灾害具有较强的群组性,对特定的空间环境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尤其是在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必须要做好滑坡地质灾害勘察工作,对可能会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整体性的评价,经过勘察和分析如果该地区具有较高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那么就可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将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或将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保障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邓亮.对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和防治的思考[J].有色金属设计,2019.
        [2]马敬仁.试论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防治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007):P.42-42.
        [3]许蛟,崔笑烽.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及治理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9,9(09):138-139.
        [4]杨国荣.试论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防治治理[J].世界有色金属,2019,(012):P.194-196.
        [5]白少辉,张建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边坡稳定性问题[J].世界有色金属,2019(18):216+2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