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水电勘测设计院 安徽黄山 245000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水电工程是开发与应用水资源的主要手段。在我国大踏步向前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能源、经济等方面的需求不断上涨,导致各地水土流失情况日益严重。各地区河道两侧水域不断减少,造成生态不平衡,致使周围植被退化或消失,动物行迹减少。习近平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更是大力提倡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但在开发与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河道作为水利工程改造建设的对象,打造生态水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河道治理要素众多,且工程项目周期较长,探究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途径是一项长期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运用
1、生态水利理念基本含义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大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当中。生态水利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发的绿色环保治理理念,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水利的缺点,在治理城市河道时应用传统水利理念会严重影响生态平衡,传统水利虽然利用控制水流有效地实现了城市用水用电等需求,但是不能平衡生态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而生态水利设计则深入贯穿了先进的环保理念,实现了城市河道绿色治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主要致力于河流治理,既保证了城市的用水用电,又平衡了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此外,生态水利应用于城市河道治理中还降低了重大灾害的发生频率,将水灾转化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缓解淡水资源缺乏的难题,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河道工程治理现状
2.1、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在河道工程治理中,环境保护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地区只是将重点放在了河流管理的设计以及改造中,随着现阶段城市的发展,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随意排放的情况日趋严重,这将会加快水资源污染速度,从而威胁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人民群众存在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的情况,没有认识到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没有严格依照河道管理的相关理念和标准来开展各项工作。针对这样的问题,在实施河道工程治理工作时,有关部门应该强化环境保护意识,重视对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
2.2、河道淤积未得到改善
新的发展环境下,受水土流失、泥石流等各类自然灾害影响,很多地区的河道防洪排涝功能不断退化,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河道淤积问题,而在实施河岸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对于护岸以及堤身的有效设置和防护,导致河道本身无法满足相关防洪标准的要求。另外,有关部门缺乏对于河道护岸建设的重视,对河道绿化状况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导致河道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淤泥的不断增加可对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产生直接影响。
2.3、治理责任划分不当
河道治理过程中很多的管理任务都是需要多个部门共同执行的。但是,目前的河道治理管理法规体系并不完善,各部门的岗位职责也没有进行很细致的划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相关规定,不同部门的人员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导致河道治理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例如,水利部门、环保部门等在实施河道治理时,因为缺乏明确的责任划分,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没有及时有效遏制河道环境污染问题的蔓延,这样会对河道工程的治理效果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
3、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途径
3.1、采用现代化技术,提高河道治理水平
(1)曝气复氧,目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由于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导致多数河道处于污染十分严重的状态。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可以通过曝气复氧的方式加以修复。污染严重的河流水体由于耗氧量大于水体的自然复氧量,溶解氧较低,甚至处于缺氧或者厌氧状态。因此,可以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道进行人工充氧,从而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或恢复河流的生态环境。
(2)在河道断面留出生长空间,“小桥流水人家”,不应当仅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这份美好的生活环境同样也是社会大众的追求。河道不仅具有排涝泄洪的作用,对于美化人类环境也有重要意义,能够给社会大众营造一份和谐、美丽的空间环境。因此,治理河道时,增大河道过流断面,增加河道的水动力及水利纳污能力,在发挥河道功能性作用的同时,种植各种野生水体植物,提高河道的审美价值,构建宜居环境。
(3)生态堤型,由于每个河道所处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均存在差异,因此,对于每一个河道,应进行具体分析和针对性治理。首先,要对河道周边的地形、地貌以及河道自身的功能特征进行综合考虑与评价,依据河道自身特点与河道治理目标,合理地融入生态理念,制定专门的生态护坡施工方案。其次,施工时应避免大量开挖和回填,降低对河道原有生物、植物的破坏,并采用生态型缓坡护岸及天然材料,与植物护坡结合,体现亲水和生态功能,进而改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应对河道周边的植被类型、植被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做到对各种植被的分布情况及生活特性等了然于心,进而确保在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对河道进行工程区域划分,在不同的区域种植合适的植被。一般在长露区域种植耐旱植物;干旱和水淹植物适于在变化区域种植;对于长淹区域而言,种植水生植物最为合适。
(4)生态修复措施,生态修复措施是目前河道治理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有效原位净化水质、恢复水体中的水生生态结构,而且具有运行成本低、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的优点。生态修复治理方式的主要缺点是修复周期长,不适用于水体环境被严重破坏的河流。生态修复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大自然的自然调节功能,实现生态修复。在自然未受污染水体中,生态系统是十分复杂的,各种生物相互配合,共同构建起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水体底质、颗粒物表面、驳岸表面上有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是水体中有机物质的主要分解者,水体中的原生动物以菌类为食,衰老的细菌被捕食后,为新的细菌的生长提供了生长空间,使细菌整体处于较活跃的状态,这一系列自然现象共同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河流内循环有效地保证了河道建设的生态发展,维护了生态平衡。
3.2、加强生态水利建设
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是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分期实施以及全面规划。河道在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承载着航运、蓄水以及生态保持的作用。河道治理需要遵循生态水利建设模式,进行综合考虑,而有效的生态水利建设,能够预防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生态水利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重视生态水利在河道建设中的应用,尽量使水利工程开发建设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转变为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然后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存在对河流的破坏。建设中,人为或者自然因素的变化同样也会对河流造成影响,从而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结束语
21世纪是快速变化的时代,沿用过去的河道治理模式、沿袭传统的河道治理理念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生态水利这一概念的兴起,为河道治理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河道治理提出了新的更为严苛的标准。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特别是河道治理方式还十分滞后,站在新时代的起点,面向崭新的社会形势,必须重新审视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更加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以及更加精湛的技能将生态水利观念融入河道治理,以推动河道治理进一步发展,维护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王芳芳.生态水利在灵宝市弘农涧河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19(09):95-96.
[2]骆建军.关于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J].珠江水运,2019(1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