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兴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下   作者:何春水
[导读] 小学数学的知识比较抽象,并且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形象具体思维主导的,这个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善,因此在数学学习上很难理解一些理论知识,但是在教学中植入生活元素,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捕捉生活中的元素,可以更好的丰富数学课程内容,并且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积极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中,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中心小学   何春水

【摘要】小学数学的知识比较抽象,并且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形象具体思维主导的,这个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善,因此在数学学习上很难理解一些理论知识,但是在教学中植入生活元素,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捕捉生活中的元素,可以更好的丰富数学课程内容,并且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积极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中,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元素;探究性学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 “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数学教育也应如此。新课程改革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新的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在教学中加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能与同学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得学生在遇到更加难的问题的时候,不是等待教师解决,而是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模式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形式中,加入学生熟悉的教学元素,比如说一些生活化的实际事例,不但可以让课程更加丰富,而且使课程里包含了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素材,可以让学生在接触学习的时候不会那么抵触,让学生在最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探究数学、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让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使学生理解和爱上数学。
        一、小学数学学习现状。
        首先,据调查,目前小学数学的学习主要还是以接受学习为主,教师的教学还是以传统单一的教学进行主要授课。这样的授课方式主要是将书本知识传输给学生,没有对于书本知识进行解释,只是要求学生对于定性的理论进行记忆。
        其次,当下课堂中进行了改革,教师明确了解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滥用一些新型教学方法,过分利用多媒体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缺乏针对性,课堂注重形式化,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最后,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情景教学法被提出,但是在情景教学中,数学教师对情境创设存在误区,大部分教师认为情境的设置就是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很容易使得课程的主题偏离了教学的目标,并且教师在设置生活情境教学的时候,只是一味地生活与教学相融合,没有注意到学生是否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是否在生活中进行学习。
        二、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1.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开展以符合课程标准为主的教育,挖掘生活素材,设计有效活动情景,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在“比的意义”的教学中,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国旗这个素材引入新课,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亲切自然,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使学生接触新知识不感到突然,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然地进入探究和学习的状态。
        2.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要善于情景教学,但不能过度地在课堂上开展情景教学,使得教学缺乏了其本来的面目。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课堂内容,使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小学数学的实用性很强,小学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量思维,初高中数学注重培养的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从生活中选取教学片段,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亲切感和熟悉感的同时,教师再利用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可以大大地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比的应用”教学中,教师以谈话引入:有两个朋友——小陈、小王,他们俩合伙开了一家儿童文具店。经过一年的辛勤经营,除去交税、发工资和其他费用,共获利润6万元。马上就要过年了,两个好朋友坐在一起商量分钱的事。你认为他们应该怎样分配这笔钱呢?本节课是以“小王和小陈怎么分配这笔钱”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为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会想到怎么分最公平,产生按比例分配的需求。学生就这样在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然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与同学的交流中,经历了学习的过程,积累了学习经验。
        3、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效结合,搭起了探究性学习的舞台。
        利用信息技术对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色彩变化等手段来表达教学内容,使凭空想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动起来,在动态中,获取对新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使得功能强大的图形表示法成为可能,能使动态变化的抽象符号、复杂而零散的数据得到直观表示,而且还可以对数学对象直接进行动态显示(如局部放大或缩小、变换研究对象的空间排列顺序、多次展示引起变化的关键因素等),使学生在一种直观、动态的情境中观察抽象数学对象及其关系的变化,这会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数学关系的存在,有利于搭建探究性学习的舞台,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融入信息技术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注重数学学习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有趣性,进而才能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行研究式的学习模式。
        例如,《直线认识》教学时,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信息化的教学内容,制作动画形式,展示直线的特征,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一段长线,然后教师让学生看“线”的变化,由于线没有线头,开始无限的延长,这就把直线无限延长、不可以进行度量、没有端点的特征通过信息技术展示给学生。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数学教学中植入生活的内容和元素,是能够让学生对于陌生的知识有亲切熟悉的感觉,在课程导入、课程教学、课程回顾中,都可以植入生活化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的热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激发这种兴趣促进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主动性,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腾骏.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施探讨[J].小学生(下旬刊),2021(04):53.
[2]胡聪.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1(03):45-46.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指向‘三会’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公式’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GDJY-2020-A-s002)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中心2019年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专项研究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GBAJY-YB201904)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