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历程、现状及创新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下   作者:寇鹏思
[导读] 在我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剧,个体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服务需求不断增大,对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提出“数量”和“质量”的期许。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积极探索推动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深圳市唯厚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寇鹏思

摘要:在我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剧,个体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服务需求不断增大,对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提出“数量”和“质量”的期许。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积极探索推动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历程;现状;创新路径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关系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人们的价值观念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工作竞争愈演愈烈,我们需要对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进行承受,进而随之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伴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精神生活给予高度关注,除了对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行追求之外,还要求充分体现出自身潜能,对更多的自我实现进行获取。面对该时代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高度关注心理学针对生活与工作的指导者作用,整个社会对心理学特别是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
        一、应用心理学概述
        在心理学的有关分支中,应用心理学属于其中分支之一,居于重要地位。关于应用心理学这一重要分支方面,其研究内容就是,在所有社会领域中,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应用,并利用心理学基本原理相关内容,对各个领域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解决。关于应用心理学方面,其包括许多分支,主要有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康复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工程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咨询、培训与研究属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质技能。
        二、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历程
        应用心理学专业是培养应用心理学人才的摇篮,梳理其发展脉略有助于提高我国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应用心理学在探索中逐步发展
        心理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传播心理学的学府,1900年起开设心理学课程,1917年在校长蔡元培先生倡导下,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中国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开端。1933年,北平师范大学设立教育心理组,出现最早的心理学专业雏形。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将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复旦大学的心理学师资并入北京大学,合成哲学系心理学专业。1977年,北京大学成立国内第一个心理学系。1993年国家颁布《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取消工业心理学专业,改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由此,应用心理学专业作为独立学科而诞生。
        (二)应用心理学作为当代新兴学科蓬勃发展
        应用心理学专业从1993年设立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六载春秋,这二十六年中,应用心理学专业从无到有,从薄弱到逐步发展壮大。一直秉承“高质量、有重点、创特色”的专业发展思路,着重突出心理学的“应用性”。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上的数据,1998年我国开设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共有12所,到2002年我国开办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高校增加到22所,截至2018年底,我国开办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高校达275所。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院校类型也由原来的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扩展到今天的医科、理工、农林、财经、政法、体育、民族、外语等多种院校类型。同时,民办高校、独立学院也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应用心理学专业进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三、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现状及创新路径探索
        (一)发展现状
        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具有应用领域广、发展空间大、发展速度快等特点,总体上呈现可喜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着若干发展藩篱,如东、中、西部地区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点分布不均衡、高校间专业知识共享率低、教师和学生专业知识的使用频率不高,专业建设知识分布分散等。
        (二)发展对策探究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培养的发展动力。一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专业师资,为专业发展注入新鲜动能,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二是重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支持教师外出访学,学习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技能。三是增强专业教师间的教学互动和教学合作。坚持资源共享,发挥自身特长,促进共同成长。
        2.设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合适的培养目标是专业培养运行的导向,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一是专业培养目标要做到具体、细致,有明确针对性和较强可操作性。要根据国家对高级专门人才的总要求,结合专业教育的特点,吸收借鉴专业发展经验,广泛调查、预测社会期待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教育政策等考虑来制定。二是养目标定位要强调偏向性。要立足学自身特点来明确办学定位,探索培养目标,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及优势。
        3.创新培养模式。特色的培养模式是专业培养的成功钥匙。只有富有特色的专业培养,才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一是培养方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突出特色。要充分利用本校以及社会优势资源,在合适的培养目标导向下,需要将培养方向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使其具备的能力与工作需求相匹配。二是鼓励学生跨系选修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英语、人文、计算机等方面学习,把专业培养和职业需求接轨。三是突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应用性”。在课程设置、期末考核等方面,要听取专业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经验和意见,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的有效性;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纳入专业培养,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聘请国内外心理学专家,举办前沿专题性专业学术讲座,定期举办心理沙龙。
        4.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的重要条件。优秀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需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因此课程设置必须要协调好“最优化”和“量力性”关系。一是设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强,选择适合学生、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教材。二是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给学生提供更多课程内容选择,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增加课程的“实操性”。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专业培养的有力保障。一是加强应用心理学模拟实验室和网络实验室建设。引进先进、实用、符合课程建设需要的心理学软件、直观教学用具和基础教学设备,加强实践技能课的教学场地建设。二是加强专业资料室建设。收录专业前沿学习资料、名师专家课程视频、专业先关权威资料等。
        6.增加实践学时。要想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其前提条件就是对实践学时进行增加,将更多的实践机会提供给学生。关于有关具体措施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有关院校应当对时间学时进行增加,依据1:1的比例,来对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进行设计。各个学期在对选修课进行开设的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确保理论显示与时间选择相同,主张实践学时高于理论学时。
        第二,应当对见习环节进行设计。与实践课有所不同,见习课通常注重学生的聆听、观察与思考活动。为了确保见习课目标的真正完成,学校可以在上午与下午分别安排理论课与见习课,这样能够使理论知识内容与见习内容的一致性得到保障。
        第三,可以对实习时间进行延长。在大多数院校中,学生的实习期限比较短,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对专业学生实习期限进行延长,将其确定为一年时间,这样能够确保学生具备充足时间完成实习活动,进而对专业基本技能进行掌握。
        7.完成高质量的专业教学。一是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加大教学资金投入,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使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提高就业能力,应加强对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可以结合自己的事业进行科学研究,以科研能力促进事业的良性循环。三是建立品牌专业。树立大品牌专业思想,立足学校优势,培育发展特色,加强校企交流合作,共建共赢。
参考文献:
[1]仲飞成.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J].内蒙古教育,2018(8):15.
[2]郭瑞.探析应用心理学发展的实践路径[J]商,2016(5):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