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下   作者:吴文君
[导读] 中职学生朗读能力普遍缺失,本文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结合本校实际案例,从转变观念、找到突破口和利用信息化手段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对策。

武汉市财贸学校  吴文君    430013

摘要:中职学生朗读能力普遍缺失,本文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结合本校实际案例,从转变观念、找到突破口和利用信息化手段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   朗读能力   现状分析   对策
        一、引言
        朗读在中国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从孟子的“诵其诗,读其书”,到李商隐的“又有默而视之不暇朗读者”,大约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朗读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占有30%的分值,更是涵盖了60篇作品的海量知识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成绩。同时朗读也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之一,更是具有品文化精髓、强文化积淀的教育功效。
        然而,当前的中职学校中,学生的朗读能力普遍缺失,具体表现为:学生朗读时,即使是很熟悉的作品,也只是像手机阅读软件一样见字发声,使听者仅“闻其声”,不能据其朗读来 “解其意”;如果面对的是一篇陌生的文章,那就更是读得支离破碎、歧义百出了。学生朗读能力的缺失导致了诸多不良后果:
        一是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造成交流中的 “沟通障碍”。中文表达之丰富是有目共睹的,同样的一句话,只因重音的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就完全不同。有因此而造成同学之间误会的案例,有因此而与科任老师造成冲突的案例,也有学生在实习单位因此而被辞退的案例。
        其二是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出现迸字迸词、忽快忽慢、轻重格失当、反复回读、肢解词语等现象而导致失分,无法达到测试要求。
        其三是无法完成学校日常的晨会发言、读报、主题班会等常规任务。
        二、学生朗读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朗读能力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结合我校实际来做具体分析。
        (一)职业学校基础学科边缘化现象日趋严重
        很多学生报考我校都是奔着自己喜爱的专业而来,比如说会计、计算机、烹饪等,因此每一门专业课程对他们来说都是重要的主课,而像语文、数学这些则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学好专业课,首先可以满足学生对不同专业的好奇心,可以快速地掌握一些既新鲜又能对外展示的专业技能,比如点钞、翰林提、雕花等,同时还有诸多机会参加各种省赛、国赛,若能获得奖项,那么无论是对于将来的就业,还是参加技能高考,都会有现实的效益。因此,当学生面临选择时会毫不犹豫地放弃文化课的学习而去参加专业课的训练,你经常可以看到有学生在上语、数、外时偷偷练点钞、雕萝卜花,但是你绝对看不到学生在专业课上读诗词!
        (二)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欠缺
        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欠缺制约了其朗读能力的提高。同学们习惯于方言表达的思维方式,方言思维左右着学生的语言组织,由于方言思维和普通话形式无法全面对接,学生在朗读时会受到普通话水平的限制,无法掌握恰如其分的表现形式,朗读能力自然受到制约。例如,有些学生在课堂讨论时如果使用方言就会非常激烈,而一旦使用普通话,就只有只言片语,或干脆不说。
        (三)学生的自卑心理造成了表达的禁锢
        中职生都是遭受了中考失利的挫折和打击的,没有考上高中的沮丧感造成了学生的自卑心理,形成了不自信、怕失败怕尝试的心态,有些在初中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由于长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轻视,更是形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


因此,表现在朗读上就是畏畏缩缩不敢大胆地发音,吐字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声音细小如蚊、吃字吞字,无法达到朗读的要求。
        三、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与对策
        学生朗读能力的普遍缺失,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素质的缺憾,也关乎我们汉民族的母语传承和汉语教学的方向与质量。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与对策呢?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学习理念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企业的基层员工,学生的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无论是否能够一致,企业更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基层员工更多地是面对顾客,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尤为重要。
        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转变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思想,充分认识到朗读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我国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就曾说过:“朗读是一门学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朗读单纯地看作知识信息的载体,也不是仅仅为了应付普通话水平测试,而是要把朗读能力的培养当做一门学问来培养。尤其是在无声信息对有声语言逐渐侵袭的网络时代,我们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开得了口”、“开得好口”,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传承汉语的音韵之美。
        (二)以“诗词诵读”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具有独特的音韵美感,尤其是诗词中更是讲究平仄对仗、音韵和谐,因此形成了中华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独特美感。
        我的做法是从教材中精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词,引导学生读准声调、读对声母、读全韵母,发准每一个音节的读音,学会语流中的各种音变,体会字正腔圆的语音美。
        同时,进行分层教学,基础差的同学以完成教材内容为达标;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则以完成难度更大的表演小品为提升。我先后编写了《诗词江南》、《还珠格格新传》等小品剧本,设定了不同的背景情节和基本台词。学生自由组合分配角色,自己去选择角色所需的诗词。即不同小组的同一个角色朗诵的诗词可能是不一样的。
        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主动地去查找诗词、理解内容、认识生字。
        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了字音、读正了语调、读清了句读、读出了感情。学生不仅朗读水平提高了,普通话的发音技巧也逐渐熟练。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课件的制作多样化,既有名家朗诵欣赏,也有老师自己示范朗读的录像,也有上届学长们的朗读展示。使学生既欣赏“高大上”的瑰丽珍品,有品味身边同学的“草根”文艺,从而产生强烈的表达愿望。
        其次,充分利用QQ群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学生们不仅在群里讨论、答疑,互相考问,还把自己发现的生僻读音、录制的朗诵文件传到群里与大家分享。老师则将获奖视频上传到校园网和优酷网上,更好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朗读兴趣。
        总之,正视中职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运用多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其普通话语音标准程度,培养其朗读能力,以促进其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高,是当前教学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M〕.2010
〔2〕王宇红.朗读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