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非遗活化,力促乡村振兴——广州市增城区非遗融合乡村振兴发展侧记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下   作者:彭小荣
[导读]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三农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融合乡村振兴,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非遗文创、产业开发、展演传播等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升级,积极推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都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文化馆 彭小荣

[摘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三农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融合乡村振兴,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非遗文创、产业开发、展演传播等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升级,积极推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都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关键词] 非遗  乡村振兴  文创
        引言:非遗活化之当代非遗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非遗开发和乡村振兴融合,不但开发非遗新活力,把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三农,在新时代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而且在农村产业开发、人才建设等有起到积极作用。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当天,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标志国家乡村振兴进入新阶段。
        广州市作为湾区的重要城市,积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先后出台乡村振兴相关文件。2020年8月28日,《增城区2020年乡村振兴20项重点工作攻坚行动方案》发布,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工作。近年来,增城区非遗发展呈现高速发展。成功申报建设广州市级工作站-岭南传统技艺非遗工作站1个,创建非遗传承培训基地15个,非遗生活馆1个,非遗展厅3个,非遗工作室1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丹凤代表增城区文化馆,首次成功申报增城区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广州榄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汉军成功入选广州好人。近40篇非遗专题推送入选学习强国宣传,3篇非遗专题文章被市区两级党委刊登宣传等。2020年,全区获得广州市级以上非遗奖项共29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13个、市级9个;开展和参与各类非遗展演、研讨活动、调研及宣传工作80余项,惠及人数约40万人次、线上惠及人数超过100万人次。在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文商旅融合等方面有亮点。
        作为广州东部发展的新兴城市,打造全域旅游发展的增城,乡村振兴是非遗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区域非遗产业开发、文创开发等是非遗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
        一、乡村振兴非遗展。近几年,增城区开展《精雕细榄-榄雕艺术展》、《巧手艺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进校园展览》、《匠心.传承-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展》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览》等乡村振兴非遗展30多次,其中线上非遗talk、节庆非遗专题展等20多次,多渠道宣传乡村振兴和非遗融合,7篇非遗乡村振兴展演纳入学习强国宣传。
        二、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名村建设。增城区协调8所高校、中职700余人,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非遗活化工作,力促产业融合。安排代表性传承人到乡村振兴示范点邓山村,定期开展展演活动20余次,安排非遗产品和非遗文创产品在邓山村销售、展示,多渠道活化非遗,力助邓山村非遗融合。安排多个美食类的非遗在正果老街活化,推动非遗产业开发,使老街换发新活动。特别是正果云吞、兰溪濑粉、黄塘头菜、酱油等非遗的加入,正果老街日均流量达万人次以上,日均非遗产品销售量达十多万元,成为增城区有名的美食街和网红打卡点,大大带动乡村振兴。积极开展文创大赛,开发非遗文创作品,力促乡村振兴出新出彩。大力挖掘传统文化,力促其产业化。2020年,把朱村鸡饭、石滩五柳菜等产业成熟的产业纳入非遗代表性项目,新挖掘4位代表性传承人,提升2位区级传承人为市级传承人。2021年初,拟纳入区级新的非遗项目8项,传承人8人。



        (3)深挖非遗元素,创作高品质文艺精品。2013年,增城区文化馆以榄雕为题材,创作小品《精雕细榄》,获得文化部最高奖群星奖。2018年,以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为题材,创作舞蹈《挂绿》,获得省市多项大奖。2020年,区文化馆创编舞蹈《舞月光》,器乐《客家渔灯舞起来》均斩获广州市级金奖。何丹凤还以舞渔灯、舞春牛等为题材创作多幅非遗题材剪纸,在广州花城广场展览半年之久,作品现长期在1978非遗生活馆展出。华立学院等团队加强舞渔灯的文化挖掘,创作文创作品。市级传承人周汉军创作的榄雕作品《红船》获得广州市三等奖,同时参与由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与广州联通共同打造的首档非遗创作5G直播活动——“5G,直达非遗微现场”,获得全国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把我区唯一国家级项目广州榄雕,推向全国。
        四、多形式活化非遗。近年来,全区创新活化路径,通过非遗直播带货、非遗影视化、非遗文创大赛、非遗动画、非遗文创开发等,大大提升增城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一是加强交流。近几年我区加强和省市媒体、优秀非遗专业团队联系,遴选优秀传承人参与国家、省、市非遗文创的活动、展演及研讨,累计参与国家级非遗活动8次,省级非遗进校园等活动5次,参与非遗文创大赛、非遗文创开发多次,在非遗深度活化、非遗文旅融合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二是整合资源。加强与高校和文创团队开展非遗研学和活化,合作申报非遗课题6篇并结题,撰写非遗学术论文8篇并刊登省级学术刊物,开展非遗沙龙6次,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非遗经验分享40多篇,其中“广州榄雕”在2019年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学习强国”广东平台主办的广东乡村视频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三是创新方式。改变传统方式,积极开拓线上非遗宣传、线上直播、线上销售等方式,创新非遗talk,讲好增城故事;利用线上展演、非遗少年说、非遗线上课堂、非遗直播带货等多种方式推介本区非遗,获得线上关注10万以上;制作非遗抗疫专题宣传10多篇,参与量超过30万人次。四是多方联动。积极探索文化馆总馆和分馆、政府和民间力量的联动机制,把1978文化创意园纳入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体系,使非遗和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引领非遗和研学、娱乐、教育等在3A景区融合;与增江街分馆合作,建设增城首个非遗生活馆,引入社会力量古村之友参与非遗生活馆的筹建及运营,吸引非遗创客入驻非遗生活馆,盘活景区各方资源,开展特色非遗活化、文创开发等,开辟和拓展增城非遗宣传渠道和展示平台,让群众在非遗生活馆体验中,认识自然、学习知识、培养兴趣,让曾经民众认为是“殿堂”的非遗走入老百姓的身边,让高大尚的非遗更接地气,使非遗宣传活化路子更宽广。
        五、“非遗+文创”相互挖掘,融合乡村振兴。
        非遗是各地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积累创造形成灿烂成果和智慧结晶。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为基石和载体,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创意产业的动力源泉。非遗为文创提供文化素材和创意源泉,文创也给非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其供创新机制和融入现代社会的平台。挖掘非遗的价值将其转化为创意资本,不仅提升文创竞争力,也赋予非遗新活力。增城非遗把非遗活化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拓宽非遗发展路径。增城非遗文创产品长期在乡村振兴示范点展销,用非遗促进文旅融合,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对于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走可持续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为一体的增城,非遗的产业、非遗文创、非遗品牌建立等对本地乡村振兴有较大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彭小荣,1975.05.13出生,男,汉族,籍贯江西吉安县,职称:群众文化馆员(中级),硕士学位,广州市增城区文化馆副馆长,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会会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