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语
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比较核磁共振与关节镜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病变的诊断。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近一年内(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在基于不同检查方法的前提下,将其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分别予以核磁共振与关节镜诊断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通过本研究可发现,两组接受相应的诊断检查后,其诊断准确率一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中,核磁共振与关节镜均发挥着明显的应用价值,可实现对膝关节病变的准确诊断。
关键词:核磁共振;膝关节损伤;诊断;价值
在临床中,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症,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典型症状,往往会累及膝关节,受早期病情缺乏典型性的影响,极有可能导致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单关节发病者。本文主要比较核磁共振与关节镜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病变的诊断,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近一年内(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在基于不同检查方法的前提下,将其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7:13例,年龄最大的为71岁,年龄最小的为22岁;观察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0:10,年龄最大的为73岁,年龄最小的为21岁。已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精神异常、意识障碍及资料不全的患者排除,提前将有关内容告知了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通过对患者各项基本数据的比较发现,数据间呈现的差异不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研究内容才具可比性)
(2)方法
A组实施MRI检查,主要内容:使用我院提供的核磁共振扫描仪,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在非负重状态下自然伸直,对其实施膝关节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参数设置:T1W TSE sag 层厚3MM TR/TE 500-650/17,矩阵380x257 ,fov160;T2W FFE sag 层厚 3 mm 520/14,矩阵272x219,fov160;PDW SPAIR COR 3 3000-6000/30,矩阵188x148,fov160;PDW SPAIR TRA 3 3000-6000/30,矩阵196x140,fov160。落实对自旋回波的加权处理,将患者适当膝滑膜、软骨、半月板等组织结果的MRI图像特点进行记录,并对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的分级予以评估。
B组实施关节镜检查,此组患者在进行关节镜检查前,均行MRI检查。
(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予以t、X2检验,P<0.05表示满足了统计学条件。
2、结果
在行核磁共振检查后,B组患者接受了关节镜手术,通过对影像学诊断结果及手术病理结果的比较发现,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96.7%(29/30)较高,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的判断,两种方法有较高的一致性,应用价值明显。具体见表1。
3、讨论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来说,此病病因尚未得到统一,属于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关节外病变等为主要特征,在进行病情诊断时,往往会采用X线与实验室相结合的方式,以进一步确保诊断准确率。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缺乏典型性的类风湿因子阴性,抑或是病情较轻、应用了非甾体类药物病变局限者,诊断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如若只是依靠X线,无法实现对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评估,敏感性不高。近些年来,在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核磁共振,即MRI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无创的特点,能够在早期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相较于CT、X线片,此方式敏感度更高,发挥着明显的优势[1]。
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检查中应用MRI检查后,如若患者存在滑膜增生,抑或是血管翳,腔内就会有凸起表现,MRI可清楚的观察到,以细条状T1W、稍低信号,抑或是W不均匀稍高信号等为表现。另外,如若患者的关节腔存在积液现象,T1WI为均匀低信号,T2WI为均匀高信号,将造影剂注入后,无强化效应。值得注意的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另一种重要表现为骨侵蚀,应用MRI检查,可在基于高低信号差异,抑或是有无强化,实现对血管翳侵袭,抑或是骨质囊性病变的判断,以关节边缘呈不规则缺损为主要表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诊断中,MRI是否据相关报道所示,能够清晰的将关节病变情况显示出来,如骨质受侵、关节软骨破坏、半月板异常改变等,还需得到进一步的论证,需加大对此方面的研究力度[2]。现阶段,国在对膝关节结构改变诊断中MRI的诊断准确率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受到缓和软骨、半月板等研究的限制,而关节滑膜炎相关研究又较少,且还会局限于关节镜。有相关研究显示,在骨科进度检查诊断中,核磁共振技术的优势体现于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等方面,检查过程中可清晰、准确的将患者的骨质、半月板等显示出来,具备的参考价值更高[3]。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伴有幽闭恐惧症等,其对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接受度往往较低。因此,在实际的检查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诊断检查方法,如若遇到高度疑似病例,可采用两种或以上的检查方式予以诊断处理,以尽可能的避免漏误诊情况的出现,确保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及有效性,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通过本研究可发现,在行核磁共振检查后,B组患者接受了关节镜手术,通过对影像学诊断结果及手术病理结果的比较发现,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96.7%(29/30)较高,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的判断,两种方法有较高的一致性,应用价值明显。
参考文献
[1]陈国强,张红卫,黎志峰,等.关节镜对诊断单膝关节炎病因的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18(2):587-588.
[2]黄健,蒋煜青,郭维康,等.膝类风湿性关节炎MRI早期诊断价值与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治疗[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8(5):324-325.
[3]边澜涛,秦建国.核磁共振与关节镜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病变诊断的对比[J].中国保健营养,2018(7):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