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仪治疗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2期   作者:李晨曦
[导读] 目的:分析及探讨盆底肌肉功能障碍予以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仪的临床应用效果
        李晨曦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天津  300140

        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盆底肌肉功能障碍予以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仪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4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75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1、研究组2,每组各25例,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盆底肌锻炼,研究组患者选用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仪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1患者盆底肌力与阴道最大收缩压优于参照组,研究组2患者盆底肌力与直肠最大收缩压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1和研究组2的盆腔脏器脱垂率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可有效改善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改善预后。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关键词: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临床价值

        盆底功能障碍是包括一组因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以盆腔器官脱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生殖器官损伤为常见问题。主要是妊娠期的女性因胎儿体积和重量的增加,造成盆底肌肉受压,肌纤维变形,肌张力减退。本文探究应用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仪对盆底障碍进行治疗恢复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20年4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75例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与诊断标准相符合,纳入标准:①伴有不同程度的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尿失禁;排除标准:①孕妇腹部、心脏起搏器局部、癌症患者、癫痫。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1、研究组2,每组各25例,参照组最小年龄22岁,最大36岁,平均年龄(28)岁;研究组1最小年龄22岁,最大36岁,平均年龄(28)岁;研究组2最小年龄21岁,最大37岁,平均年龄(27)岁。研究组1和参照组患者,研究组2和参照组患者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即存在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
        参照组患者按照护士的讲解进行盆底肌锻炼,对阴道和肛门进行交替的收缩和放松锻炼,每组5s,每次20~30分钟,2次/d。研究组1和研究组2均采用LE3100C型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仪(深圳市东迪欣科技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52091045)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式为:研究组1采用阴道电极,研究组2采用直肠电极,两组在使用前需清洗干净,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研究组1将金属电极表面面向左右两侧,轻轻地插入阴道腔内,直到电极底部的边缘舒适地置于阴唇之间。研究组2将适量润滑剂在直肠电极上,轻轻地插入肛门内。但需注意,在治疗前需确保设备处于关机状态,并将连线另一端插入设备顶端的通道A输出口。启动治疗仪,选择治疗模式,需根据患者个人实际情况对电流强度与强度大小进行选择,以患者耐受限为宜[1]。首次治疗前,医护人员应详细地为患者讲解治疗的原理、性能、特点及其注意事项,治疗开始后则要求患者集中精力 [2]。视患者治疗情况适当调整刺激的强度与频率,治疗时间30min/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盆底肌力及阴道/直肠最大收缩压、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经SPSS20.0软件予以统计学计算。计量指标以(%)形式展开,检验;计数指标以()形式展开,t值检验。P<0.05表明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研究组1患者盆底肌力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组2患者盆底肌力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研究组1阴道最大收缩压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1盆腔脏器脱垂率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研究组2直肠最大收缩压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2盆腔脏器脱垂率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肌肉电刺激与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在临床治疗中能够当患者主动收缩产生的肌电信号能达到或超过事先设定阈值时,便会产生电刺激,进而促进患者靶肌肉收缩。该种治疗方式能够使患侧产生反复且模式化随意运动,从而形成感觉-运动反馈环路,有利于肌肉功能的恢复[3]。本次研究中,研究组1的患者盆底肌力与阴道最大收缩压优于参照组,研究组2的患者盆底肌力与直肠最大收缩压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1和研究组2盆腔脏器脱垂率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产后妇女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可有效改善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改善预后。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须芳,刘春花,吴纪芬.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9):1059-1060.
[2]吕金龙.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急性期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6,38(23):1913-1914.
[3]江征,谢秋蓉,刘雪枫, 等.经穴肌电触发电刺激对脑卒中下肢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6):577-5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