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庆
德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颈椎间盘损伤患者实施CT、X线、MRI诊断的可靠性、一致性。方法:本研究以100例颈椎间盘损伤患者作为对象,入院后均实施CT、X线、MRI诊断。Kappa检验其一致性,并参照手术病理结果,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特异度、灵敏度。结果:CT与X线诊断可靠性与一致性略微低于MRI,但三者间无差异。结论:当CT以及X线诊断结果发现患者颈椎间盘疑似损伤时,可进一步考虑MRI诊断。
【关键词】颈椎间盘损伤;CT;X线;MRI
随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因车伤导致的颈椎损伤患者越来越多。多数颈椎损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颈椎失稳,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鉴于此,早发现、早确诊,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显得很重要。但是现阶段临床对于颈椎间盘损伤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CT、X线、MRI对脊柱软组织损伤诊断的优势和劣势尚存诸多争议。本研究尝试分析了颈椎间盘损伤CT、X线、MRI诊断可靠性与一致性,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颈椎间盘损伤患者,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包括52例男性和48例女性,年龄21-80岁,均龄(56.8±13.2)岁。入组标准:头颈部外伤史明确;病历资料完整齐全;入院实施手术治疗。排除标准:颈椎骨折脱位明显;既往有过颈椎外伤史以及手术史;非手术治疗者;脊柱多节段骨折;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不全。本研究与《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相符。
1.2方法
所有颈椎间盘损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前进行CT、X线以及MRI检查,然后由2名影像学医师共同参与阅片工作,判断不同诊断方法的可靠性与一致性。CT诊断标准:椎间隙前缘宽度增大;关节分离2mm以上、脱位50%以上;软组织厚度提高,C2-C4节段厚度7mm以上,C5-C7节段厚度21mm以上。X线诊断标准:椎间隙前缘宽度增大;软组织厚度提高,C2-C4节段厚度7mm以上,C5-C7节段厚度21mm以上。MRI诊断标准:T2L(矢状位加权成像)显示椎体前方信号影较高且为纵行;T1D(矢状位加权成像)显示椎体前方信号带偏低且为纵形、持续性中断;T2T(矢状位加权成像)显示椎间隙信号带中等或者是信号偏高且为横形。
1.3观察指标
诊断金标准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主。影像学发现患者颈椎间盘受损且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则视为真阳性,若手术病理证实患者颈椎间盘未损伤,则视为假阳性;影像学发现患者颈椎间盘并未受损,但是手术病理证实有损伤,则视为假阴性,若是手术病理证实无损伤,则视为真阴性。计算CT、X线、MRI诊断特异度、灵敏度。
1.4数据统计处理
将本课题研究获得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导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并进行数据检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并进行X2检验,Kappa检验其一致性,数值越大,说明一致性越高。
2.结果
2.1观察CT诊断可靠性 见表1
2.3观察MRI诊断可靠性 见表3
3.讨论
影像学是临床诊断颈椎间盘损伤患者的主要方法,相较于骨损伤,颈椎间盘损伤虽然不能通过CT以及X线得到直观显示,但是仍然可以利用CT以及X线明确骨性结构位置变化,辅助临床确诊。CT、X线快捷、方便,但是因为颈椎外伤所致的脊髓损伤无法通过CT、X线获得确诊。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RI诊断技术为临床诊断颈椎间盘损伤提供了新的手段。相较于CT、X线,MRI技术能够清晰观察到椎间盘信号变化、颈脊髓内信号变化、韧带组织走行情况,进一步为临床准确判断颈椎的稳定性提供依据[1]。但是MRI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回顾既往参考资料,多数研究学者通过T2L、T1D以及T2T判断患者颈椎间盘损伤情况。本研究观察分析,CT与X线诊断可靠性、一致性略微低于MRI。究其原因:CT、X线由于无法直接显示患者颈椎间盘组织结构变化,一般通过大概轮廓变化,结合医师多年实践经验来判断颈椎及间盘有无损伤,但是颈椎间盘遭受外力作用时,部分患者会因为作用力弱而未出现关节脱位、广泛出血,因此椎体软组织增厚不明显,最终使诊断可靠性降低。同时,受伤之前,患者颈椎退变情况以及生理曲度的个体差异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T、X线、MRI诊断一致性。需提及的是,CT与X线对椎体软组织增厚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当临床怀疑患者受损时可考虑进一步MRI确诊[2]。
参考文献:
[1]吴丽. 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影像特点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22):38-39.
[2] 沈祥, 徐宏光, 赵泉来,等.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与颈椎退行性变影像学相关性研究[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5(3):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