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玉廷 靖勇 姜景凯 朱安之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600
摘要: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吸引在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起开引流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WBC,CRP,PCT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研究组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在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加快患儿康复,减轻炎性反应,效果显著,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吸引;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效果
由于儿童的抵抗力差,免疫力低,一旦受到病菌感染,容易诱发疾病。蜂窝织炎是婴幼儿及儿童常见的急性软组织感染,具有发病急,扩散迅速等特点,同时与正常组织无显著的界限;急性蜂窝组织炎是发生在患儿的皮下、肌肉间隙等深部的蜂窝组织处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严重者且不能及时有效的给予治疗,影响患儿的健康,甚至引发死亡。因此对于患儿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一直是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封闭式负压吸引在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60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蜂窝组织炎患儿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年龄6个月到11岁,平均(5.93±2.81)岁;男性1例,女性13例。研究组患儿年龄8个月到12岁,平均(5.98±2.95)岁;男性16例,女性14例。收集两组基本信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应用青霉素、头孢唑肟等抗生素进行静脉滴注进行抗菌治疗;常规切口引流治疗。
研究组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首先对病灶处皮下组织和深部液化坏死组织和异物进行清除,采用氧化氢进行反复冲洗,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采用 VSD 材料进行拼塞将皮下或填塞死腔,边缘的皮肤进行缝合固定;对于不规则的创面可采用纳米银敷料进行填充。然后留置引流管;对切口,留置管等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杀菌,封闭整个创面,包括创缘周围 3 cm 以上的正常组织, 引流管周围用“系膜法”封闭,接中心负压吸引,以确保创面密封良好。术后将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或中心负压吸引,定时观察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是否持续有效。对引流液的量进行记录,并做好引流管的护理,避免发生堵塞、扭曲等。
1.3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治疗前后患儿外周静脉血WBC、CRP、PCT指标检测。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显著减轻,判定为显效;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判断为有效;上述标准尚未达到,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对于计量资料x±s进行体现,t值对独立样本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体现;χ2检验;统计学软件应用SPSS21.0软件;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各项指标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WBC,CRP,PCT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研究组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蜂窝组织炎临床表现主要为红肿发热、疼痛,且伴有快速扩展,病变不易局限等特点。一旦延误治疗会引发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形成脓肿。 严重情况下,致病性细菌会蔓延加重,释放出透明质酸酶与链激酶,水解结缔组织的透明质酸成分和纤维素成分,致病菌快速经过组织间隙与淋巴途径向四周扩散引起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儿童的抵抗力差,免疫力低,一旦发生急性蜂窝组织炎,积极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是重点。脓肿发生后需要采用切开引流的方式,患儿年龄小,其切口引流会怎加患儿的痛苦,延长治疗时间。
VSD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及相关外科, 其原理是通过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泡沫材料内有较大管径和抗负压的带有微孔的塑料管道, 坏死组织经泡沫的分割和塑形后被引出,减少了机体组织对毒性产物的重吸收, 避免二次打击所致的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阻断了病理反应链,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的发生。持续高负压下的全方位引流促进局部微血管再生和组织修复,为刺激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WBC,CRP,PCT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在新生儿及儿童的特殊意义也日渐受到重视。血液学检查和传统的实验室指标和急性期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均不能作出可靠的诊断。微生物检查的结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且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临床感染的存在以及与此相关的高死亡率。与其他炎症诊断指标相比,PCT是一种改进的实验室指标,它对儿童出生后败血症等细菌感染的诊断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PCT作为检测儿童细菌感染的指标具有良好的前景,在临床上可以推广运用。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PCT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患儿的炎性情况得到有效的控制。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研究组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封闭式负压吸引在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加快患儿康复,减轻炎性反应,效果显著,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贾永新, 张玉海.封闭负压引流预防腹部污染切口感染 20 例报道[ J] .中国现代医学, 2008, 46( 6) :160.
[2]黄春育, 粱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体会[ J] .临床研究, 2009, 6( 19) :52-53.
[3]邓海涛, 赵耀华, 徐丽红, 等.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臀部慢性窦道11 例[ J] .江苏医药, 2009, 35( 8) :979.
[4]何春霞,渠涛,王宏伟,等.坏疽性蜂窝织炎[ 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3):157-158.
[5]牛会忠,宫颖新,董彦清,等.针刺引流治疗新生儿蜂窝组织炎的疗效及对PCT、hs-CRP和WBC水平的影响[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5(14):737-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