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2期   作者:赵洪广 王威
[导读]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赵洪广 王威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本院将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9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选用传统手术方式,实验组选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过程中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学指标,且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重症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使脑部血液供应受阻导致脑组织坏死引发的。近年来,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包括经动脉内膜剥脱术以及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等。相关研究报告显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并且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流情况,对促进其早日康复、提升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1]。本次研究将以探究手术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为目的对90例患者予以观察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9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选取时间在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并结合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n=45)患者中女性25例,男性20例;年龄在35-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3±4.18)岁。实验组(n=45)患者中女性23例,男性22例;年龄在37-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9±3.69)岁,当P>0.05时表示两组患者基本信息不具备比较分析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行经动脉内膜剥脱术,具体措施: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引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并给予其全身麻醉,同时在患者乳突肌处做切口,将颈动脉解剖出,然后对其颈动脉做切口,待内膜完全剖出后对创面进行清洗,最后对血管实施逐一缝合,给予其止血、引流管以及缝合切口处理。
        实验组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具体措施: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引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并对其腹股沟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刺穿右侧股动脉,置入动脉鞘,同时借助脑血管造影密切观察患者血管情况以及神经情况,最后置入支架,待取出导管后进行包扎,并在5h后取出动脉鞘。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表示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脑血流量明显降低;有效表示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脑血流量逐渐降低;无效表示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脑血流量无任何变化或加重,计算公式: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由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进行统计总结,通过具体数据对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水平予以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临床疗效分别表示为(x±s)、(%),数据结果采用t、x2检验,当P<0.05时提示组间数据结果具备比较分析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见表1。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引发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多见于中老年群体,集中表现为头痛、耳鸣、眼花以及震颤等,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将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探究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已经受到相关医学专家的高度重视。目前,手术是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举措,其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在手术过程中极容易对患者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加之该术式需要对其进行全麻,导致患者普遍存在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治疗有效率[2]。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量,并且有助于降低毒性物质以及血液代谢产物对其脑组织造成的损害。同时,该术式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麻,极大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提升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3]。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比,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学指标,应用价值及可行性较高。
【参考文献】
[1]郭荣,张军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研究[J].饮食保健,2018,5(1):58.
[2]孙永祥,臧日兰.分析手术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 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39):101,103.
[3]高强,王莹,史耕郡, 等.脑血管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84):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