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育人功效的调查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于洋 陈洺杰 欧秋芳
[导读] 在地方高职院校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教学工作时效性与科学性,通过完善组织保障机制,构建同专业课程相融合的学习体系,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落到实处,更好的搭建内外课堂,发挥其积极作用,以促进综合性人才培养。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于洋 陈洺杰 欧秋芳   532100

摘要:在地方高职院校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教学工作时效性与科学性,通过完善组织保障机制,构建同专业课程相融合的学习体系,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落到实处,更好的搭建内外课堂,发挥其积极作用,以促进综合性人才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育人功效
        在地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主要教学渠道为第一课堂,通过课堂直授专业课程,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技能,针对课程、学分设置,师资安排等方面均有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而第二套课堂的设立,主要在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健康人格塑造以及综合素质拓展等方面,相较于第一课堂来讲,第二课堂具有灵活新颖、应用广泛的教学特点,成为当前国内高职院校教育领域新型人才培育模式[1]。“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助于构建大学生素质评价系统,同时,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学校与各企业单位的合作,逐步形成“校、企、生”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平台,以培育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第二课堂成绩单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堂成绩单主要涉及学生思想教育、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创新创业、工作经历、技能特长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思想教育层面包括从学生入团、入党开始,直至参与党校学习培训以及其他思想教育活动等。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学生在校外实习就业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公益活动包括参与支教计划、走进社区服务,以及其他社会扶助、环保等公益活动。创新就业指在学术交流竞赛、发明专利以及学术论文发表等活动当中[2]。工作经历主要包括在校期间社团组织内的工作经验以及所获得的校内荣誉。技能特长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获取的专业资格证书以及个人特长,第二课堂成绩单基本覆盖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基础活动,注重培养大学生群体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
        2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1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创新创业课程是当前教育领域促进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高校内部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表现为举办相关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其他文化交流活动等,学生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存在课程系统不完善等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相关专业课程开设较少、涵盖范围较小等,与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合程度较低,以致其学习实践性较弱。同时相较于第一课堂来讲,课程系统性、阶段性较弱。课程教育无法落到实处,校内教育资源无法完成整合,无法发挥起培养人才的积极效果。
        2.2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师资团队的建设始终是国内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唯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才能培育出高质量的综合型优秀人才。而当前国内地方高职院校普遍师资力量较弱,师资数量严重不足,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专业教学团队[3]。另外,现有师资质量明显处于中低水平,创新能力欠缺,社会实践经验较少,部分教师其专业知识水平不扎实,难以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
        2.3考评机制不健全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考评机制仍有较大改善空间。首先,没有细化专业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较为笼统,缺乏具体层次,普遍缺乏量化标准。同时,考核手段也相对滞后。


比如大学生在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或者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时,对于参赛记录的互动性及后期反馈记录较少,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因此不利于发挥考评机制的导向作用。
        3第二课堂成绩单培育人才的改进措施
        3.1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组织机构
        为了能够提高育人功效,高校应当坚持以第二课堂活动为教学中心,在校内建设一支专门服务育第二课堂的思政教师团队,平时负责管理该课堂的日常工作,并且发动领导层业务骨干加入第二课堂的教学指导计划当中,同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打造优秀师资团队,借助班级内学习干部的组织监督职能,多方力量共同促进第二课堂的日常工作运转[4]。
        3.2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高职院校应整合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制定第二课堂成绩单等相关规章制度,例如:《第二课堂成绩单具体实施准则》、《第二课堂成绩单具体准则》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年度实施计划》等。以保证第二课堂专业课程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加强教学各个环节的链接,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发展,不仅体现在课程体系以及考评机制方面,其信息管理以及日常工作运作也实现多维度精准把握,避免出现课程管理缺位现象。
        3.3促进第一、第二课堂融合,搭建多元化考评机制
        当前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教育领域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因此高职院校应时刻掌握教育行业发展走向,根据社会实际需求,随时对第二课堂的考评机制进行调整改进[5]。考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方面:一、贯彻落实学分制度。对参加学术专题讲座、社会实践以及省市级(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进行学分认定。二、严格控制量化考核标准。依照当前所实行的学分学时的划分,制定适宜的量化考核标准。三、注重考核手段多元化。不拘泥于传统的调查访谈,可针对学生校内外的实践活动进行线上随访考查或实地考查,同时注重校企双方的多元评价,划分不同课堂的权重标准,以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精准评价。四、给出成绩单。成绩单上客观真实的记录了学生自入学以来参加的所有教育实践活动,同时根据校内考核机制得出“成绩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评价,可成为后续学生寻找工作的一项客观参考。
        结语
        综上所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能够有效促进地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逐步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多元化考评机制,充分挖掘大学生群体的潜能,促进其多元发展,以实现高职院校培育人才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褚云鹤,赵亮.高职院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探索与思考——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青春岁月,2020,000(008):205.
[2]陈文,裴松.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践育人功能探析——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20,000(001):186-188.
[3]王伟.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思考及优化策略研究[J].青年与社会,2020(2):85-86.
[4]翟荣兵.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构建研究--以安徽某高校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20-124.
[5]辛海明, 刘志艳, 郭大路,等.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背景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引领学生创新创业提升素质能力路径研究——以潍坊职业学院为例[C]// 全国学校共青团2019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