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罗承妙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罗承妙
[导读] 开放而富有创造性是语文课程的内在追求。因此,语文课程就要努力在文化潜移默化和多元整合中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时代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与阅读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中学阶段恰恰是增强学生文化涵养,提升审美品味、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三中  罗承妙    415600

摘要:开放而富有创造性是语文课程的内在追求。因此,语文课程就要努力在文化潜移默化和多元整合中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时代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与阅读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中学阶段恰恰是增强学生文化涵养,提升审美品味、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本文主要分析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当代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固然重要,但总的来说教师的教学观念及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加强自我修养,提升阅读教学水平是阅读教学得以向好发展的关键。
        一、明确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上,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丰富的知识,大量的信息都需要人们去获取,去掌握质量,增长速度加快,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据说50年以后的知识总量将是现在的32倍,庄子说过:“人之生也有崖,而知也无涯”庄子生活在那个时代,尚且已经知道知识是没有穷尽的,我们生活在今天的时代,当然就更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就更要不断的学习。学习的途径主要是自学,也就是主要靠自行阅读,学会了阅读,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够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阅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读书、读报、读文件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书面资料,几乎是每个人每天生活中都少不了的。阅读,能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冶炼情操,净化心灵;阅读,能使人丰富知识,扩大事业,发展智力。学习中当然需要读书,工作中也需要读书,至于娱乐休息时也离不开读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也就是培养适应生活的能力,阅读,能使人生活的更美好。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能力,而阅读的范围广,阅读的质量高,无疑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很有益的。清代学者万斯同在《与钱汉臣书》中曾说过:“必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有文。苟其不然,则胸中不能无碍。胸中不能无碍,则笔下安能有神。”书读得多了,又经过思考、分析、概括、比较,这样,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清楚,思维就会有规律,知识就会丰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会提高。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大部分语文阅读教学课堂采用的教学模式依旧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的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只领会到教师的所讲所授,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思维长期被刻板的教学模式束缚。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和时代潮流的推动下,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避免对阅读文本的过度解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结合作者的生活年代和写作背景进行文本解读,学生没有参与其中,仅仅是听教师的分析和解读,无法深刻体会文本的内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枯燥、无趣,感受不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无法体会文中的情怀,失去了对文本解读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对语文阅读学习的探究兴趣,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与时俱进,树立新型教学观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语文课程应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提高教师水平,发展教师特长,引导教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把握信息时代新特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能适应社会进步新形势的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将以往陈旧的教学思想更新换代,将应试教育、“以分为大”等思想转变为综合素质教育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拓学生的思维。首先,以学生为阅读主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进行分析,设置相应的环境、条件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实践、创造,基于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尊重学生个性。阅读是提高审美情操的关键,但学生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主旨中心的领会或读后感悟上都有不同的见解。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是转变以往阅读教学弊端的有效途径。首先,教学要有区分度。在中学课本中在外国作品的选用中以小说为主,与我国传统的小说模式来说二者是存在区别,教师在教学前应进行认认真研读,而不是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其次,背景补充是否必要?应在教学的那个环节出现需认真思考。补充背景知是帮助学生理解是教学的常识,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因此,在补充时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同时要认真地观察学生的上课的反应情况在做必要的背景知识补充。对于那些已经学过相同作者或同时代背景的文章时,不宜再进行重复补充,应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其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加深知识的理解。最后,依据文本体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文本的选用是经过严格筛选,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王荣生教授从文本的教学价值的角度出发,将课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形式,每种类型的文章不仅教学详略存在区别,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存在区别。因此,教师教学前需认真分析文本类型再做教学设计,而不是统统都按一个模式进行讲学。
       (三)阅读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多样化的阅读形式,能够使学生对语文阅读有常读常新的感觉。作为语文教师,要灵活选取阅读教学形式,使阅读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化。如在阅读教学中扮演角色,进行朗读。这种阅读形式适宜于大量的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文章,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能通过课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文意。还可以通过课本剧表演等形式,使学生在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中,积极参与阅读,主动进行探究,激发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不但能提高阅读水平,而且能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基于课堂巧设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提升审美品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喜欢上阅读。相信阅读教学就会出现“桃红了,柳绿了,瓜果飘香的时刻不远了”。
参考文献:
1.乔洪艳.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8(28):51.
2.李海涛.提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探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8(06):25-26.
3.俞梦婷.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D].苏州:苏州大学,2016.
4.李本友.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