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与发展学生思维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覃桃
[导读] 研究性学习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与发展学生的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南宁市第十三中学  覃 桃

摘要:研究性学习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与发展学生的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而如何通过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笔者在日常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做了一些尝试:基于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进行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思维的提升与发展 核心素养
        2001年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课程的的功能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指导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主发展”,因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014年我国正式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界定了核心素养。思维的提升与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传统常规语文课堂之外,将语文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按照一定研究逻辑思维进行记录,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接下来,笔者将从本校的学情、生情的实际介绍我校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相关内容。
        南宁市第十三中学是南宁市高完普通中学,高中入学成绩是普通中学录取分数线最低的学校之一,学生普遍英语、数学成绩差,语文成绩相对有优势,自主学习积极性低,缺乏动手能力及学习自信心不足,而绝大多数学生在文理分科中选择文科。因而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理念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能力优势,扬长避短,通过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不断增强高中生学习信心,打牢学生学习能力基础,传授学生主动学习方法,特别是不断地提升和发展学生思维,通过“科学思维能促进学生主体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目标”,由此,不仅能提高学生文科成绩,同时不断地提高学生语文及其他学科素养。
        一、采用实地参观、调研等方法,构建开放式学习环境,提升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
        研究性学习突破常规课堂的局限,与常规课堂不同,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课堂延伸至校外,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由此,带给学生的是直观的感受与体验,比书本文字语言的认识更形象。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地参观、实地调研的收获是意想不到,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因而,引导学生走进的社会将与未来学生的职业取向与选择密切相关,调研的数据与内容使学生体会自主学习带来的成果不易,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想进行记录,丰富了学生的经验与语言表达。为此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的时间,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如:在全国提倡开展新能源的背景下,关注身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展了“走进‘太阳能世界’”,学生参观太阳能产品厂房,了解太阳能产品的工作原理及国家相关政策,撰写《走进“太阳能世界”》;关注城市地铁口“摩的”情况,了解城市地铁发展后,由此催生的新型行业——“摩的”制作调查问卷,实地调查部分地铁口“摩的”情况,撰写《南宁市地铁口“电的”现象情况调查》;学生观察到学校周边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组织开“关注黑臭水体治理 共建美好家园”,前往黑臭水体治理工程项目地,参观了解黑臭水体治理的原理及设施建设情况,并撰写《黑臭水体治理研究报告》,此类走向社会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数不胜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撰写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提升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



        二、开设“研究性学习小论文撰写三步走”课堂,提升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以开展丰富多彩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基础,开设“研究性学习小论文撰写三步走”课堂,使学生不是仅为做活动而活动,而是以期在活动中提升与发展逻辑思维,而撰写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就是学生逻辑思维得以提升与发展的体现。该课堂形成“课前培训——课中论证——课后反思”的培养学生撰写研究性学习小论文模式,“课前培训”主要是进行课题选题、相关研究理论及方法的培训,撰写论文注意事项及其他技术能力的培训;“课中论证”主要是指导学生调整研究计划,做好研究相关资料的收集,并及时做好阶段总结及相关佐证材料的整理;“课后反思”主要是从整体上按照论文撰写的逻辑思路进行撰写及修改,并引导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及设想;“三步走”课堂中,时刻强调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特别是选题,不是教师直接定题,而是教师抛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大方向,学生根据已有认识细化选题的角度,重视对学生撰写研究性学习小论文思路的培训,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相关研究现状及价值,教授学生横纵向角度认识课题研究的“前世今生”;根据研究计划用自己语言展示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过程,展示研究现状,并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实地调查第一手资料归纳存在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挖掘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撰写个人研究活动的心得与体会。撰写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的“三步走”课堂,从心理上削弱了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困难,增强自信心,同时提升与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创设“批判性探究与发现”情境,提升与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在“研究性学习小论文撰写三步走”课堂中,引导学生细化研究课题的角度,其中,引导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课题大方向进行“批判性探究及发现”,也就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对该课题的可行性、研究性及价值性进行探究,分析该大方向下的课题目前的成果及不足,从中寻找可研究的角度,并且对前人研究的理论、方法、过程等进行分析,探究个人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可采用的理论、方法、过程。创设“批判性探究与发现”情境,重视启发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寻找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小方向,同时鼓励学生审视问题的敏锐性,勇于质疑,勇于发现问题,保持对科学研究的怀疑精神及好奇心。如:全国开展垃圾分类的早期,引导学生对本城市垃圾分类情况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并撰写《南宁市垃圾分类情况调查报告》,并在“垃圾分类”大角度的指引下,有了日后学生对本城市餐厨垃圾处理问题的探究,撰写《关注餐厨垃圾 共建健康美丽生活》;关注城市水生态建设,前期开展“人水和谐 科学发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撰写《人水和谐 科学发展——南宁市水生态实践研究》,在此基础启发下,有了日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研究活动,并撰写《黑臭水体治理研究报告》;关注城市语言文化传承与发展,走进城市,体验语言及文化,先撰写《白话离我们多远?——南宁市白话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在此启发下,撰写《疫情背景下流行语的探究》《保护文化遗产 守望精神家园——南宁市传统文化遗址调查研究》《南宁市红色革命遗址调查研究——以南宁市第十三中学高中部两公里内红色遗址为调查对象》等。由此确保了研究性学习的系列性与传承性。 
        四、形成常规反思与创造性启发结合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提升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主要内容部分设置“反思与启发”,目的在反馈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内容可是针对研究性学习内容取得的知识与技能,也可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其他能力提升,同时启发学生为下一阶段研究性学习进行适当设想与启迪,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特别是激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创新,往往研究性学习论文作文研究性学习的成果的主要形式外,还可激发学生结合当代信息技术,丰富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形式,如《保护文化遗产 守望精神家园——南宁市传统文化遗址调查研究》《南宁市红色革命遗址调查研究——以南宁市第十三中学高中部两公里内红色遗址为调查对象》均为研究性学习论文,在此基础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相关的DV,呈现文化遗址的的时代原貌,使研究性学习更丰富具体形象,也启发学生在开展文化语言类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可采用视频、音频等形式,记录文化语言的原貌。
        基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活动为依托,采用多种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理论,既获得思维的提升和发展,也达到带动提升发展其他素养。基于高中语文基础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最终将实现学生其他学科核心素养共同提升,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齐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2.7(2014.7重印)
【2】吴筱玟《核心素养导向的备课》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8
【3】温寒江《学习与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