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期   作者:刘影
[导读] 小学生擅长于形象思维,不擅长于抽象思维。数学是从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数字化运算与图像化分析法则,比较抽象,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就会变得非常枯燥和乏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是提高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展示思路、体验过程是提升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的最佳办法。

刘影     四川省筠连县镇舟镇中心校
【摘要】小学生擅长于形象思维,不擅长于抽象思维。数学是从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数字化运算与图像化分析法则,比较抽象,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就会变得非常枯燥和乏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是提高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展示思路、体验过程是提升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的最佳办法。
【关键词】兴趣培养;;生活化应用;开放性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188-01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解决问题不同于“解题”或“练习”,数学中的一些练习不能当做解决问题,一些反复操练的常规应用题也不能看做解决问题。“解题”或“练习”侧重点在于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解决问题的侧重点在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是一个操练的过程,而是一个探索、研究和创新的过程,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思路历程。
        一、让数学问题有实际应用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是揭示客观事物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的学问,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实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这些素材。只有当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之时,数学才是活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才是有价值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安排3名学生进行一次跳绳比赛,请全班同学当裁判:第一个学生跳了135次,第二个学生跳了183次,第三个学生跳了106次,试问三人跳绳的平均数是多少?其他同学能不能跳这么多的次数?“裁判们”的兴趣极大,他们积极参与其中,或思考、或动手、或讨论、或争辨,问题最终得以解决。通过这样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动机指向更明确,充分煅炼并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像这样有价值的问题举不胜举,例如:(1)家里用电每度0.53元,用煤气每千克4元,做饭实用电或煤气,哪个更合算?(2)假期全家人去旅游,租车与爸爸开车哪个更省钱?(3)家里使用手机或市内电话,哪个更省钱?请选择最佳方案。……虽然有的问题不具体,需要学生调查研究、设计方案、数学建模,但它们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都是很有价值的,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长此以往,就能充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形成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
        (1)体验探究者的乐趣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是一种经历,是一种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自己来当“演员”,让学生去体验“剧情”的发展,去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学生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通分”时,出示这样的一条信息“五(1)班和五(2)班人数相同,五(1)班有的同学喜欢数学,五(2)班有的同学喜欢数学,”通过这条信息,你可以了解什么?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画图比较它们的多少,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真正体验到通分的必要性,以及通分的实际应用,也真正体验到了作为一个探究者的乐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把自己“导演”的角色做好,学生自会“演”得十分出色。因为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体验、探究,使课本上的知识离他们更近,使解决问题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从而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而且,学生不仅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之中,还能将其他知识自然地综合起来,必将促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2)体验成功的喜悦
        成功教育认为“成功是成功之母”,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成功的解决问题者和失败者相比,在态度方面表现出更充足的自信心,更重视认真思考和推理,精力更集中,更有耐心和毅力。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树立更强的自信心。
        为了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获取成功,首先,我们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儿童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其次,要对学生采取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例如,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达得不够清楚时,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确些,那么大家就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也应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意料,但很有道理,教师可以欣喜的说:“好!有创新,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等等。
        三、实施开放性教学,提高思维灵活性
        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自主探索和应用知识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别人代替不了的,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我出示“吴——吞”、“干——士”、“呆——杏”……这些汉字,学生便想到数学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接下来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思考也好,看书自学也好,与他人合作也好)去解决“什么叫倒数?”“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这两个问题。整个一节课,好像数学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始终积极地投入到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之中,教学效果很好。
        开放式教学必然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揭题后,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或动手实验,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除了常规的方法之外,还想出一种推导方法(如图):将三角形沿两边中点对折,剪下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测量所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用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可见,开放式教学可以煅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与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总之,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集思考、探索、构建、创造于一体的过程。只要我们在开放的教学之中,让问题变得有价值,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与动机,激发潜力,释放潜能,真正把《数学课程标准》落到实处,使数学教学更具艺术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