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维图示为探究工具学法懂法——以《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一课时为例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张燕
[导读] 道德与法治学科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学科知识并涵养德行,因此探究式教学是本课程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活动。立足学校已有的思维图示教改研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思维图示学习和运用法律知识,让学习更自主,促进学生德行成长。

张燕    福建省厦门市东渡第二小学  福建  厦门  361012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学科知识并涵养德行,因此探究式教学是本课程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活动。立足学校已有的思维图示教改研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思维图示学习和运用法律知识,让学习更自主,促进学生德行成长。
【关键词】思维图示;探究;未成年人;法律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21-02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必须从价值说教转向价值探究。实践中,一些教师常常先为学生预设一种价值,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便是验证这个价值,这就降低了探究的意义,也会削弱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应依据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探究目标,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充分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加深认识、理解观点、认同价值。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是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然而教师不能忽略个体的独立思考。思维图示可作为兼顾个体思考与小组讨论的一种探究工具,是学生品德发展的桥梁,为人人参与探究提供保障,也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困惑打开一扇窗口。
        《我们受特殊保护》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本文所要探讨的是第一个板块内容“我们是未成年人”。本课的编写意图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作为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理解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意义。我在课前引导学生学习了气泡图、桥型图、思维导图等思维图示,学生掌握了思维图示的运用方法,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促使学生将思维能力运用到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更好的成长。


                                                                                                                                                                                                                                                                                                                                                                                                                                                                                                                                                                                                                                                                                                                                                                                                       
        一、运用图示:在探究中架构认知体系
        在探究式教学中,知识不是从外部灌输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围绕着问题自主探究完成的。知识是学习的工具,教师可以把学生已经掌握的“思维图示”作为一种工具,辅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架构新的认知体系。
        1.运用“气泡图”认识“未成年人的特征”
        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会产生这样的困惑:未成年人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气泡图作为一种思维图示,对激发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在本课中学生运用气泡图作为思考工具,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训练、辨析质疑的过程自主探究这个问题。气泡图的运用可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运用课前感知图,思考“未成年人的特征”。在课前,学生在观察周围现象、采访周围人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初步感知,独立绘制了课前感知图的气泡图。气泡图的中心词是“特征”,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对未成年人的特征进行描述。以学生A为例,在课前感知图中她对未成年人的特征进行了7个方面的描述,其中5个方面是与成年人的特征进行对比,如图1:
        图1 “未成年人的特征”气泡图(学生个人绘制)
        第二个层次是共用课中凝练图,总结“未成年人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是通过课中的合作探究来完成的,以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教学片段1:
        师:如果从我们未成年人自己的角度思考“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有什么特殊之处”,你会有什么样的新想法?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课前自己思考的答案,再整理出每个小组共同的答案。
        学生开展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气泡图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散思维,描述越深刻,思考越到位,越能解决我们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先想出描绘的词再画圈,第1小组有5个,第3小组有6个,还有更多的吗?
        学生A所在小组汇报,如图2:
        图2 “未成年人的特征”气泡图(学生小组绘制)
        小组成员提问: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1:自控能力弱。
        生2:未成年人有不能使用的权利。
        教师适时补充“网络防沉迷系统”的资料和“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的调查数据,并提问:“通过这两则材料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学生多数能表达出“法律意识淡薄”“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且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等。
        师生总结,形成凝练图,如图3。
        图3 “未成年人的特征”气泡图(教师总结)
        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交流、表达,用气泡图把关于“未成年人”的隐性知识呈现出来,并直观形象地描述自己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有效呈现了自身的思考过程及知识间的关联,学生对未成年人概念的记忆既快且深。可以看出,学生A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由自己思考的7个答案到小组讨论形成的12个答案再到全班总结的7个答案,是一个“自主探索——合作讨论——共同补充”的探究过程。其中气泡图的感知图、凝练图就是呈现这种探究过程的一个直观工具,学生由此架构了对“未成年人的特征”的认知体系。
        2.活用“桥型图”理解“不同年龄的法律意义”
        在认识了作为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后,学生了解到未成年人是易受侵害的一个群体。至此,学生产生第二个困惑:“法律是怎么保护未成年人的?”桥型图作为一种思维图示,表达的是一种类比关系:通过建立对应概念之间的类比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法律意义”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知识点,在这个学习环节我引导学生使用桥型图进行整理归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课本的知识窗呈现的是表格式资料,学生通过同桌合作,将冗长的表格化为简明的桥型图,在自主探究中进行思维训练。如图4:
        图4 “一定年龄的法律意义”桥型图
        桥型图非常直观地展示出不同年龄对应的法律意义,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同时,作为思维训练图,桥型图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识记,同时借助学习结果进行严谨的表达。学生由此加深了对“不同年龄的法律意义”的认知。
        二、变式运用:在生活中指导实践探究
        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获得、德行养成、社会适应性的培养都是通过自己与生活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
        敢于承担家庭责任,为父母分担家庭负担是学生责任意识的一种。由家庭到学校,由学校延伸到社会,未成年人又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讨论做家务的意义,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可以为家庭、学校、社会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简单又有效的思维图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潜能,赋予这个问题的答案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建构关于“责任”的道德观念,如图5。
        图5 “未成年人的责任”思维导图
        未成年人的责任不至于图5所示,因此我布置全体学生课后继续完成“未成年人的责任”问题的思维导图。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我鼓励他们用气泡图记录成年人的特征、用桥型图归纳成年后不同年龄的法律意义。通过本节课的自主探究和知识建构,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将学习方法迁移到探索“成年人的领域”中去,这也是适应未来成年生活的一种探究和预备。
        总之,以思维图示为探究工具开展探究式教学,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养成独立思考习惯,进而拓宽学生自我探究的空间,成为个体思考、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的桥梁,为后面的法治内容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有效促进学生懂法知法。
参考文献
[1]陈利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新课程;2017.(12)
[2]赵国庆.八大思维图示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