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建构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李海丽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期   作者:李海丽
[导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栏目,对语文阅读教学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同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解读文本,提高阅读水平;扩大学生阅读面,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等。实现这些要求,需要教师在组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探寻、应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影响下,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李海丽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尧山镇上王九年制学校  715518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栏目,对语文阅读教学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同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解读文本,提高阅读水平;扩大学生阅读面,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等。实现这些要求,需要教师在组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探寻、应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影响下,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且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主题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驱动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基于此,在实施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笔者应用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阐述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及其建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170-01

        引言
        随着实用性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教学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多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大规模的理论知识背诵为唯一宗旨,而是更加强调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这种变化就要求相应的教学主体也应当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寻求改革与创新,要顺应当下人文素养培育的主流趋势。
        一、主题阅读教学的内涵
        主题阅读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语文教育工作者,立足课改要求,对主题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主题阅读教学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其中,窦桂梅老师认为,主题阅读就是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围绕所确定的阅读主题,进行生命体验,对文本内容进行揣摩、体悟,由浅入深掌握文本内涵,同时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提升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刘宪华老师则认为,主题教学是教师以单元主题为中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整体性原则的指导下,组织的具有完整性的阅读教学活动。立足现有研究,结合自身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所谓的主题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文本为依据,深入其中,挖掘具有价值的“主题”,同时以“主题”为线索整合相关文本,优化教学资源,建构完整的阅读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驱动学生在大单元教学法的作用下,深入文本,探寻主题,通过个性阅读、深度思考,深入理解文本,体会写作意图,感悟作者情感的阅读活动。
        二、建构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确立主题,拓展文本
        从上文对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界定可以看出,主题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应用该模式的关键。


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之前,确立阅读主题,不仅可以明确师生的课堂阅读行为,还可以辅助教师拓展阅读文本,将相关的阅读内容整合到一起,丰富学生的阅读储备,使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探寻文本主题,由浅入深地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效率。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教材单元导语部分直接点明了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亲情。围绕此主题,教材编写人员选取了从不同角度描写亲人之间真挚情感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荷叶母亲》等。单元阅读主题突出,所以在实施主题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直接借鉴教材内容。确定了“最是亲情浓”这一阅读主题。在确定这一主题之后,笔者还以主题为指导,探究不同的亲情类别,选择其他的优秀文章,组建阅读文本,驱动学生大量阅读。比如,针对手足亲情类,笔者还选择了《在乐都大街上我泪流满面》《肩膀上的玉米地》等文章。如此做法,通过对同一主题的多篇文章的细分,使阅读主题愈加细小和明确,为学生指出了明确的阅读方向,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同时,围绕细小的阅读主题继续拓展其他的阅读文本,有利于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的文本,理解不同的亲情,实现对亲情的深化。
        (二)整合课程,升华主题
        在确定了主题阅读教学目标,设定了明确的阅读主题之后,教师要将主题阅读教学落实到课堂上,通过整合课程,将学生们带入到主题阅读活动中,使学生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体验不同的文本内容,由浅入深地理解文本,实现对文本主题的认知,通过升华主题,提高阅读效果。初中生受到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接受直观、形象事物的能力较强。教材文本,是作者对自身生活经历的刻画,利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生活场景。立足于此,在实施主题阅读教学的时候,我尝试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体验具体的生活场景,使学生们通过切身体验,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迁移经验,建构认同感,从而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春》为例,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从多方面入手,刻画了美丽的春天美景。春天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经历。但是,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在体验春的过程中,不同的人,对春天有不同的认知和感受。尤其,学生们体验到的春天与作者笔下的春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我立足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春天,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或自己经历过的春天和作者笔下的春天有怎样的差异。在如此生活化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们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比春,建构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体会到作者蕴含在春天美景中的情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在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活动,选定主题,拓展文本,整合课程,使学生在主题的引导下体验一系列活动,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由浅入深地感知阅读文本中的主题内涵,实现对文本主题的深刻理解,同时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效率。同时,通过大量的阅读自然而然地丰富阅读量,拓展阅读储备,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楼黎珠.留白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4):13.
[2]滕海强.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留白”策略手法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8(16):1.
[3]陈小端.“留白”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极光,2019(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