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美术低段差异性教学的问题和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期   作者:何寅
[导读]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通过针对性优化教学方案的制定使其能够更好地提升整体的艺术感知,进而为提升小学生的重要综合素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学要将传统的统一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划分为不同层次,并且还需要在教学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让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的美术素养,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当中进行学习。本

何寅    浙江省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  310022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通过针对性优化教学方案的制定使其能够更好地提升整体的艺术感知,进而为提升小学生的重要综合素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学要将传统的统一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划分为不同层次,并且还需要在教学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让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的美术素养,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当中进行学习。本文将对小学美术低段差异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低段;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195-01

        1 引言
        由于不同的小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速度,因而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维也会存在差异。如果小学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这点,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则会导致不同小学生因接受程度不同而造成学习水平上的参差不齐,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自尊心的发展。而差异化教学方式则能更好地根据不同小学生的个体特点实现因材施教,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整体的艺术审美能力。以下将对差异化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2 小学美术低段差异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不同层次学生对美术构图、色彩运用都具有不同的感知,而在当前班级授课的过程中,小学美术低段教学过程中教师尚未对小学生进行层次划分,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促使其实现作品创作。但由于低年级小学生有着较高的好奇心以及活泼性,由此将使得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受到教师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将呈现注意力不集中、乱涂乱画现象,由此将不利于美术课程的顺利推进;其次,则是对于部分艺术感知较强的小学生,教师没能给予及时地鼓励,这也将导致学生的自信心难以得到增强,进而难以提升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再者,在传统的单一的美术授课方式下,将使得美术教师难以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策略,进而将使得差异性的教学进度难以得到推进。
        3 小学美术中实施差异化教学的策略
        3.1 根据差异合理分配教学资源
        差别化教学是实现教学资源利用多样性的重要途径,其间需要教师基于美术教学的需要开发多元化的教育素材,进而使得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能力认知特点自主学习,进而调动低年级小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在差异性教学方案实施之前,教师需要基于不同学生的兴趣特点整合教学资源,使得教学计划的多样性提升,由此更好地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水平。



        3.2 设置多样的美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进行分层教学的重要依据,因而在实际的小学美术教学时,就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目标设置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在高低层次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全体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掌握,而对于中、高等级的教学设计将需要面向中、高层次的学生。在进行目标设置的等级划分上,需要通过课前的学情调查来进行,并通过电子评卷系统实现对学生认知层次的划分,使得教学目标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例如对于部分及具有较强美术感知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可以为其提供更多自主创作的空间,而对于部分对美术学习不感兴趣的小学生而言,在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中则需要注重对其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其能够在教育引导的情况下开展美术绘画,以此为提升差异性教学实施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3.3 丰富和完善教学方式
        对于低年段的小学生而言,在差异性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的融入促使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以此更好地来优化小学美术教育的效果。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可以将游戏教学策略融入到就教育中,使其能够欢快的氛围中感知美术创作的乐趣。例如在一年级下册《五彩的烟花》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出不同种类烟花的外形特征,并在白纸上画出它们的主要特征;如果时间允许,老师可以把学生的画画出来,并进行展示,期间需要对不同绘画能力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以此激发小学生参与美术作品创作的热情。期间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快速绘画烟花数量的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美术创作的积极性,而后引导学生在创作完成之后对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行分享,为提升绘画作品交流活跃度奠定良好基础。
        3.4 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定机制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划分及设计教学环节之后,还应该对最终的评价成分进行关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三个层次的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会存在些许差异,教师需要根据层次的不同,为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而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教师需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及积极性进行评价,还需要对学生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及考试成绩作出相应的评价。第一层次的学生能力较强,教师应该适当加以表扬,对于第二、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保持耐心,让学生的问题能够解决,并且得到教师的鼓励,从而形成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必须要用公正的方式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够发挥出自身为人师表的重要作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育界对小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力度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强化对小学美术教育方式的改革将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由于低年段小学生对美术的感知依然停留在基础层面,以此统一的授课方式将难以适应所有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因此就需要将差异性的教学策略融入到美术课程教学中,基于对不同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划分,使得学生能够在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方式下实现整体艺术审美能力的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燕.小学美术中实施差异教学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158-159.
[2]夏静.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浅谈小学美术有效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7(21):172-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