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题教学”在初中科学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月   作者:张科
[导读] 初中科学习题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题目立意、说解题的方法、说解题的“得意”之处、说解题的“困惑”,然后教师对习题进行延伸,教授学生学法,从而构成完整“说题教学”模式,这样能够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张科     慈溪阳光实验学校  浙江  宁波  315300
摘要:初中科学习题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题目立意、说解题的方法、说解题的“得意”之处、说解题的“困惑”,然后教师对习题进行延伸,教授学生学法,从而构成完整“说题教学”模式,这样能够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说题教学”  初中科学  习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6-056-01

        在初中各个学科的教学中,科学学科是非常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必须重视科学的习题教学,运用“说题教学”方式,以新型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全心全意参与习题训练,才能检验学生是不是真正掌握了科学知识,是不是真正掌握科学实验的操作技巧。并且,“说题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出来,学生成为课堂上最大的主角,课堂成为了“群言课堂”,展现出科学学习中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全面参与,进而总体提升学生的归纳和讲评能力。
        一、“说题教学”中说题的内容
        第一,说出题目立意。使得学生可以充分明白题目中的各个条件、知识点、信息和各种关系,这是让学生打开思维的前提,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去伪存真,分拣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与组合,找到条件、结论之间的差异,明确题目立意。
        第二,说一说解题的方法。良好思维在获取新的知识、找到事物本质规律、解决问题方面,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不管正确或者是错误,应当鼓励初中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正确的思维有着开阔视野和引导示范的作用,促进思维发散;错误的思维,就能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才能对症下药,快速解决问题[1]。
        第三,说问题的解答过程。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解答,随机选取几名学生,让他们说一说解题过程,教师则将完整的解题过程说一下,让学生们进行对照,给予学生适当点拨,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平台,也能对解题过程进行优化。
        第四,说一说解题的“得意”之处。解题思路来源于好想法,虽然想法不一定完善,但是说明学生具有创造性,所以一定要鼓励学生说出想法,进行创新,求同存异,显示才华,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成功感,才能促使他们参与解题。
        第五,说一说解题的“困惑”。引导学生们将解题思路中出现的困惑,阻断思路的原因和地方,进而帮助他们分析凌乱思路和零星想法,找到“盲点”,寻找出路,越过障碍点,才能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快速解题,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
        第六,延伸题目和学法建议。说题教学中,教师可对问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提高问题的层次;还可以改变问题情境,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学生面对此类问题的时候,能够举一反三,掌握解题方法,进而解答更多的问题。
        二、科学习题课上的“说题教学”实践
        在说题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说题,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出“题干”,也就是审题。随机指名学生,让其说出题目已知条件,问题最终的落脚点。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分析问题涉及到的具体科学知识。因为审题的过程则是获得一级读取解题信息的过程,必须理问题要求和考察意图,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2]。
        (2)学生说出“解题方法”。解答此问题需要调动、运用哪些知识与方法。


如何调动知识、迁移方法,就是解决问题的灵魂。
        (3)学生说“解题步骤”,说一说怎样流程化的解答问题。初中阶段的科学课程中,科学知识快可针对某一类型问题进行解答,进而形成解题流程,这就是习题解答的基础[3]。
        (4)学生说“解题规律”,能够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优化解法、变化解法、总结结论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5)学生说“结果”,表述答案。学生应说一说知识点怎样呈现在问题中,主要涉及哪些知识点,进而培养他们的阐述事物、描述事物、探讨问题、论证的能力。
        以“金属与盐”一课的习题课为例,分析“说题教学”的具体应用:
        习题:学习了金属和盐一单元的知识后,知道看K和Na在金属性质上比较接近,但是K的金属性强于Na,物质的K、KCl、Na、NaCl有着不同的熔点和沸点,如果使用金属Na和KCl熔合后提取K,提取过程中发现K与Na共熔体很难分离开,升高到一定的温度,可以使用Na与KCl提取出K。那么怎样才能让Na和K不构成共熔体,还能让反应顺利实施嗯,反应温度应该是多少呢?
        第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问题的立意:那就是借助“金属与盐”之间的反应,以金属、盐各自沸点为基础,确定Na和KCl进行反应最合适温度,主要考察知识点就是物质温度高或者低于沸点时候的状态,此题则是温度不到熔点的时候是固态,温度高出熔点却没有达到沸点,则是液态,如果温度超过沸点就是汽态。
        第二,学生们说一说解题思维:先要知道熔点和沸点的概念以及区别,它们与物质状态、温度之间的关系;最佳温度的确定,应当满足问题中两个要求,那就是反应可进行,但是二者不能成为共熔体。
        第三,鼓励学生们大胆地说一说分析的过程:如果二者不是共熔体,那么温度就不能超出770℃,所以应当考虑怎样才能不让二者成为共溶体,二者应当是不同状态,K沸点为774℃,而反应的罪体温度应接近770℃,但是Na沸点是882.9℃,很难达到,所以应从沸点不同出发,将温度控制在K沸点之上、Na沸点之下,此时K汽化,Na液态,就能分离出来。
        第四,学生踊跃地说自己解题的“得意之处”,Na和KCl可以共熔,那么二者都要融化,温度要达到二者熔点温度,最终确定为770℃。
        第五,不要忽略学生心中的疑惑,所以要让学生说出“困惑”,大部分学生表示,题目中提供了四种物质熔点、沸点,有非常多的信息,哪些信息是有用的,解题的时候会用到的不能确定,解题过程中就会不知所措,如何利用温度条件?
        第六,教师将题目进行延伸,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提出,针对物质熔点和沸点的知识,可利用其进行化学反应进而制作合金;还可以正确选择温度计液体材料等。将生活常识与科学知识结合到一起,以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科学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教师运用“说题教学”方式进行习题课教学,使得学生成为课堂主人,主动参与习题的解答,让学生用更多精力思考问题,并通过说题,梳理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学会举一反三,综合素质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 崔明稳. 论"说题"教学——让学生成为化学习题课的主人[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S1):263-263.
[2] 过夏胜, 郑挺谊. 从"讲题"到"说题":中学科学习题纠错教学的新路径[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5, v.29;No.237(12):112-115.
[3] 俞佳能, 张丽. \"说题教学\"在初中科学习题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中学版), 2019, 000(006):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