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批注式阅读,增强语文教学实效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月   作者:余勇
[导读] 批注式阅读教学以批注为媒介,对学生进行阅读教育。批注式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本文从探讨高中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策略出发,结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情况,对批注式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梳理、总结和总结。

余勇    四川省富顺县城关中学  四川  自贡  643200
摘要:批注式阅读教学以批注为媒介,对学生进行阅读教育。批注式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本文从探讨高中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策略出发,结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情况,对批注式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梳理、总结和总结。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  教学策略  互联网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6-101-01

        在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上,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学习运用评点方法,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不断提高独立阅读能力”,从这方面来看,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优点无疑符合了新课标中有关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一、整本书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1.明确教学任务。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明确教学任务。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来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作品的具体思想内容和情感内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合理引导学生关注教学重点。以《红楼梦》为例,教师在讲授批注式阅读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画一张主要人物的表格,以厘清主人公之间的基本关系;通过对小说的基本任务、情节和细节的整合,形成一些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同时安排批改问题相关段落的任务,促进学生建构整部小说的结构,形成情节发展的,形成“有据而谈”文本分析的习惯。
        2.组织小组讨论。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体现在批注的自主性上,而且体现在小组的交流和讨论中。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根据初读时的评论讨论问题的答案,分析问题的情感含义,总结问题的目的。在思维的碰撞与摩擦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指向,理解情节设置的意图。如一学生在贾宝玉“女人是水做的,而男人是泥做的”的发言旁标注了一个问号,认为这样的话语在封建社会下是惊世骇俗的,并不能理解作者设置这句话的用意;而另一位同学指出在后文中贾宝玉的性格与这样“惊世骇俗”的发言离不开关系,并通过自己标注的段落找到了相关的证据:如他厌恶科举,认为官员多是沽名钓誉之徒;贾宝玉平日最喜欢和姑娘们一起玩耍……在大家各抒己见之后,再由老师概括每个同学发言的要点并总结,并由此延伸出小说中关于贾宝玉情感逻辑的相关问题与理解方式。
        3.整理读书感悟。在这样一个典型的批注式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教师设置的基本问题掌握了整本书的关键情节和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梳理了文本发展的脉络,体验了作者赋予的情感意蕴,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小组讨论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系统地组织批注内容,将批注的具体内容与整本书的结构框架相结合,将学生零散的批注有序地呈现出来,根据学生独特的认知和体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达到“以学促教”的目的。



        二、思辨性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1.爱情诗的中西之别。以批注为载体,探讨同一主题下不同文化文本之间的差异与魅力,从而从更深层次理解文化差异。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将晏殊的《蝶恋花》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作为跨文化阅读的主题,并要求学生从意象数量、情感类型、女性地位等方面思考两首诗的差异,并在诗中标出相应位置的原因。这样一个以“爱”为主体的跨文化阅读专题,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同时,从诗歌抒情方式、情感内涵等方面反映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学生在文本中体验文化渊源的差异。在学生讲解之后,教师对主题文章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浓缩,帮助学生将批注构建成一个结构化的“建筑”,获得更完整的阅读体验。
        2.江南与塞北的春天的柔与烈。以朱自清的《春》和林斤澜的《春风》为例。朱自清先生描述了江南早春的景象,而林斤澜的《春风》则是描写北方的春风,另一种属于粗豪的美。前者是江南的春,文人墨客的春,后者却更像是劳动汉子的春天,一种痛快、热烈的春。学生对相关语句进行批注、比较,便于学生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优点。同时,在比较学习中了解不同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的不同艺术效果,还可以进行旁批和补充,学生可以理解春天里不同的诗歌,开拓美学,为表达和写作提供经验。
        三、互联网时代下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的更新
        1.批注形式的更新下教学策略的变化。许多批注软件的诞生,带来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极大地改善了批注式阅读的局限性,使批注阅读在形式上更加灵活。批注式阅读的网络创新不仅体现在文本上,而且体现在图片或思维导图的格式上,真正打破了批注文本的局限性。此外,批注形式也在不断增加,不再是几个点、线、圈,而是更多新颖的图案,让用户能够更清晰地识别和分类。批注的位置不再局限于书的空白处,而是使用超链接的形式来缩小。在需要批注的一侧,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查看所有批注内容,而无需集中排列。熟悉和接受这些新变化,把自己的优势带进课堂,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课文进行投影和课堂批注,这不仅可以减少交流批注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
        2.批注的顺序更加灵活带来的教学优势。批注顺序的灵活是网络批注阅读的一大优势,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批注阅读的局限性。由于无需书面批注,一方面打破了批注的字数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变批注顺序,引用、标注或联系相关批注内容,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批注阅读,同时也为批注者整理思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后分别打开批注内容,将独立的批注内容整理出来,再演绎出结论,并将其整理成思维导图的形式,既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与阅读分析能力。
        总之,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推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具体的教学策略和过程,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创新批注式阅读的优势。随着批注式阅读的不断发展,也为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突破口。随着教学理论和教学环境的不断发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也将不断调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莲.运用批注法促进整本书阅读质量的提高[J].中学语文, 2020,(33):23-25.
[2]袁定珠.批注式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8):66-67.
[3]郑开科.高中语文“评点式”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23):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