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究 张迪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月   作者:张迪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发展,教师越来越关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体现出来。教师能在课堂上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是教学改革的良好表现。在素质教育的大文化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教学任务不在仅局限于老师课堂上传授其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如此的教育要求之下,音乐课堂的建设就有了它特别的意义,对于课堂

张迪   西安曲江第二中学  陕西  西安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发展,教师越来越关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体现出来。教师能在课堂上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是教学改革的良好表现。在素质教育的大文化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教学任务不在仅局限于老师课堂上传授其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如此的教育要求之下,音乐课堂的建设就有了它特别的意义,对于课堂的建设,将其赋予新的形式,可以极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  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6-165-01

        新课程对于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有着全新的要求,鼓励老师与学生互动起来,不再墨守成规,营造一个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老师不在单一的传授教学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变被动学习为积极的主动学习,让学生们不再束缚于填压式教育。
        一、发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互动的重要性
        发展建设初中音乐课堂的互动性对于音乐课的有效展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音乐课堂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是有区别的,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音乐的本身具有抽象性,他的传授也具有独特的方式,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串联起来,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音乐课堂的整体氛围,也可以促进学生更专注的感受音乐的魅力,将音乐所包含的思想文化充分的传达给学生,从而通过音乐来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个人修养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比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有着更好的教学效果,良好的使用师生互动可以成为开启有效课堂的钥匙,学生通过参与教学不仅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这将为教育带来更深远的的意义。
        二、初中音乐课堂互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的教育学历史源远流长,目前的教育模式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要想有着全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碰撞必不可免,这是教育改革路上的必经之路。在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之中,教师多注重于乐理的理论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疏于重视,教师往往会运用灌输式教学,枯燥的讲解乐理知识,导致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抽象性难以理解,从而难以产生兴趣,这样的方式也不利于师生互动性的实现。导致教师无法很好的与学生沟通,难以进行互动式探究学习,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高效的交流,教学的模式过程较为单一,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比较低下。
        2、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不高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学生对于事物的探究心理有着比较高的求知欲。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在如今的初中音乐学习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思想中仍然是老师课上讲解为主导,学生很难有自己的想法,学习比较被动,容易造成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低下,学生的内心也会形成一种束缚心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欢被束缚,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较强的叛逆心理,长久的灌输性教学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在繁杂的学业之中学生会更加排斥这样的音乐课,如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中学音乐课堂将不能真正的有效开展。



        三、关于初中音乐课堂互动的有效探究策略
        1、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要想实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互动性的有效加强,将课堂的教学氛围建设的更加融洽交融,让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有结实的保障。首先要将教学氛围变得融洽交融,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参加到互动中来,可以使学生放下心里的芥蒂,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的抗拒心理。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的想法,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和思想加以探讨,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否定或忽视。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对待课堂每一次与学生的互动和评价,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
        根据教材的不同板块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除了教唱歌曲外要重视音乐的鉴赏,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世界,通过音乐来了解背后的文化及人文精神。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教学中,尽可能的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单一的聆听音乐,因为对于中学生来讲还处于音乐鉴赏的启蒙阶段,长时间的单一聆听容易造成学生的听觉疲劳,容易走神。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比如视听结合、模仿歌唱、故事编创、与绘画的结合等,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达到多维度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例如,在《献上洁白的哈达》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视听结合的方式,用旅游的故事结合动画FLASH把学生带到西藏,通过感受西藏的风景,来体会音乐的特点,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西藏的理解。同时,教师积极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说出通过视频了解到的有关西藏的内容,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教学生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跟着音乐唱跳来体会西藏的文化风俗。在《青春舞曲》一课中教师可以演唱歌曲并让学生用手鼓为自己伴奏以师生互动作为导课来激发学生想了解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兴趣,从而引入课程的乐器介绍和歌曲学唱。在欣赏课《电闪雷鸣波尔卡》一课中则可以让学生通过编创故事结合根据音乐的不同发展来画插画的方式来感受音乐的结构和不同的情绪色彩。总之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的灵活运用,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在讲授的环节也可以结合音乐创作的背景,作者的情感思想,引导学生有自己的音乐感悟,先给学生一个自己的思考空间,然后教师再引导和学生一同探究学习。
        3.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式
        对于初中音乐的学习,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能从学习音乐中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能更好的强化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为学生创设音乐情境,在小组内让学生用音乐进行沟通交流,将学生快速带入到学习状态中,扩宽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发情感和认知上的共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音乐的学习乐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之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这给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新型的教学模式。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将多元化教学方式合理运用,加强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时代有着新的思想,教师不应再墨守成规,要改变教学模式,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运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要求的标准。音乐课堂的学习,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是情感上的交流,将师生互动学习达到理想的要求,让学生对于音乐产生美好的向往。
参考文献:
[1]杨博.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应用问题的探讨[J].学周刊,2021(11):171-172.
[2]宋瑜.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研究[J].家长,2021(03):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