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月   作者:袁晓云
[导读] 新课程变革之后提出了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在教学中的呼吁最高,在小学时期的数学课程教学工作中使用“对分课堂”,能够实现新教学标准所提倡的“学生主宰”的教学要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学,才能够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本篇内容将对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科目以“对分课堂”为主流思想开展教学的具体办法进行探索。

袁晓云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范公小学  713500
摘要:新课程变革之后提出了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在教学中的呼吁最高,在小学时期的数学课程教学工作中使用“对分课堂”,能够实现新教学标准所提倡的“学生主宰”的教学要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学,才能够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本篇内容将对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科目以“对分课堂”为主流思想开展教学的具体办法进行探索。
关键词:小学时期  数学课程  对分课堂  教学办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6-175-02

        引言:在当下的教育教学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宰”地位得到了实现,各级老师也认识到了这一模式的重要性,想要提高小学时期的教学效益,老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教学,这样才能够完成新课程改革的任务,让学生的学习技能得到提升与发展。所以,“对分课堂”的模式需要老师做好引导,合理的安排每个学习活动的时间,帮助学生在小学时期学好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小学时期的教学效果。
        一、对分课堂的主要特点
        “对分课堂”实际上就是把教学的时间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由老师安排进行知识传输教学,其中包括知识的传输、课程效果的检验、教学活动的安排;另一份由学生自己安排,进行对知识的独立探索与学习,其包括学生个人知识的探索、作业的完成等各项学习任务。对分课堂主要就是以引导模式为主开展教学活动,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发展形成新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通过老师的口头讲述与思想引导和自身的深入理解和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在“对分课堂”中主宰权利、时间安排等各方面的资源都被均等的分为两份,老师和学生各持一份,课堂教学活动中平衡老师和学生的身份与关系。在对分模式中,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深入了解,将讨论活动融入其中。实现老师和学生平衡对分课堂的效果。保障小学时期数学科目中的对分课堂顺利开展。
        二、“对分课堂”的实际应用方式
        (一)运用微课引导学习,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方向
        “对分课堂”中就是把学习的时间进行平均分配,大多数的教学都会以引导为主开展教学活动,在新时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微课教学的方法已经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助手,特别是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开展微课教学对的吸引力更大。老师可以利用微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目标与方向。比如说老师可以使用微课,在课前对本节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中的“什么是周长”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梳理出学习的环节与方向。例如老师可以先为学生设计一个实验引导,先让学生使用细线,测量数学课本的四个边长,之后让学生使用加法,将这四个数据的和计算出来。之后让学生对所测量出的四个数据进行观察,学生可以明显的发现其对边的长度是相同的,最后让学生将自己测量出来的细线,围成和数学课本同样大小的长方形。 从而让学生了解周长这一概念,使得学生理解长方形周长就是对有个图形四个边长的总和。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微课的时间要简短,选择的材料要简单,使得学生能够随手跟随微课的引导进行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老师在微课中为学生指定引导过程,之后通过学生的独立学习,完成本节的内容,提升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效果。



        (二)设造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问题情境是引起学生思考的有效途径,老师可以创设一些真实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引发学生思考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当问题提出之后,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同时也正式实现了新课程改革之后,对于学生独立学习目标的实现。
        比如在教学小学北师大版本三年级“乘法”一课的时候,可创设情景:超市里面有四箱苹果,每箱苹果有60斤,已经卖出了120斤,那么超市里现在还剩下多少斤水果;小明有五个明信片卡包,每个五卡包里有四张明信片,现在小明将自己的明信片分给好朋友六张,请问小明现在手里还有几张明信片? 通过问题的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继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当提出问题之后,老师就可以将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尝试用所讲学到的知识解答遇到的问题,实现对分课堂的目标。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是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好奇,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先学后教活动
        先学后教的方法,主要指的是老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指定要完成的任务,之后将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们,让其进行独立的探索与学习。小学时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得到全部的开发,所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难免会感到有困难。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先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思考,在学生完成独立学习之后,老师在系统的对本小节的知识进行精讲点拨,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比如在北师大版本小学三年级数学中的“什么是面积”一课时,很多学生都会将面积和周长两个概念混淆。老师可以写在课前为学生制定学习的任务,首先让学生明确面积和周长两个概念以及对于不同形状及计算的公式进行区别。为学生成立面积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自行操作摆单位面积,探讨面积的计算方法,明确周长和面积之间的不同。老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制定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计算,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老师再引导学生系统的对面积的有关知识进行点拨和梳理。通过和同伴之间合作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这种先独立学习再进行讲解的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
        (四)融合实操活动,提高学生思维灵活度
        在新课程变革的活动中,老师的教学工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输入,还需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说老师需要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探索之中,通过实际操作获取知识,锻炼学生灵活的数学思维,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率学习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操作性强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本小学数学三年级的“观察物体”一课时,老师可以拿出实物摆放在讲台上,然后邀请四名学生到前后左右四个角度对物体进行观察。或者是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水杯或者铅笔盒,对其各个方面进行观察,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内容通过笔画出来,通过学生自己在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维,在脑海中构建不同的图形结构,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习惯,而且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时期的教学中开展对分课堂对于小学时期的数学课程开展有着非凡的意义,老师需要跟进教学的思想,以学生的个人思想和现实情况作为思考点。老师应该不断的尝试、开发各种教学的方式,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将课堂学习活动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保证学生在某一个学习阶段都有积极的态度,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有关知识,进而提高小学实习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毓诚.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5):212-213.
[2]徐晓蕾.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0(09):8.
[3]杨立芳.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探研[J].小学教学参考,2018(29):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