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云
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猎德社区门诊 广东广州 510665
摘要: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模式在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社区门诊输液患者,借助人性化护理模式,护理质量良好,患者满意度、依从性显著提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社区门诊输液;人性化护理模式;护理效果
引言:对于社区门诊患者而言,输液治疗主要集中在社区输液室中。近年来,以人口老龄化作为背景,受到环境污染影响,相关慢性疾病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并且随着社区医疗技术发展,更多患者更加倾向于前往社区医院就诊,社区医院接诊患者数量不断提高。在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属于一种常见治疗手段。但是由于社区门诊接诊量相对较大,人员流动率较高,护理人员每天需要承接大量工作,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护理风险,引发护患纠纷,不利于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对患者生命安全影响严重,因此,针对社区门诊输液室而言,强调临床应切实加强护理质量管控,为患者提供有效护理服务,使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出现概率。人性化护理以患者主观感受作为核心,可有效弥补在传统护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在社区输液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可为患者安全提供有效保障。本文于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社区门诊输液患者中,随机选取62例作为样本,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分组,观察组(n=31)性别:男/女=21/10例,年龄(42.69±3.96)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5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消化系统疾病7例,其他疾病6例。对照组(n=31)性别:男/女=20/11例,年龄(42.85±3.95)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6例,呼吸系统疾病14例,消化系统疾病6例,其他疾病5例。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1)所有患者均来源于社区门诊,接受输液治疗;(2)患者一般资料完整;(3)对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4)本文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2)合并精神类疾病;(3)认知障碍;(4)沟通异常;(5)拒绝参与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内容:按照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指导,提高患者输液配合,在完成静脉穿刺后,叮嘱患者避免随意乱动,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
观察组:人性化护理模式。内容:(1)环境护理。营造良好输液环境,有利于保障患者身心舒适状态,要求护理人员应保障输液室环境干净、整洁。在定期内,完成输液室清扫、消毒工作,消毒共持续1h,在消毒后,应经过半小时通风,并调节室内温湿度。其中,湿度要求为50~60%,温度要求为22~24℃。在输液室醒目处,应张贴禁止吸烟以及禁止乱扔垃圾标识,保持输液室良好环境。根据自身条件,医院应从资金层面为输液室建设提供支持,增加公共设备支出,在输液室内配备相应的电视机、饮水机,窗台上可放置绿植,通过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使患者得到精神上的放松,提高护理依从性。(2)加强培训。医院应根据规定,在定期内,围绕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两方面展开培训工作,通过讨论的形式,总结常见输液问题,并进一步深入思考解决方案。培训讲师可从外部聘请专业人员,完成理论知识讲解,提高护理人员对输液工作的重视度,完善理论知识认识。具体技能培训主要以模拟实际输液情境的形式进行,通过由护理人员参与消毒、穿刺点消毒、进针、穿刺结束等全过程输液演练,讲师从旁指导,纠正护理人员错误行为,提升技能水平。(3)强化沟通。建立在有效沟通基础上,可提升输液成功率。在输液前,护理人员应讲解输液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并针对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提高患者依从性。在输液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并寻找原因,出具相应解决措施,以免患者出现不良情绪。(4)心理干预。在入院后,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心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应保持耐心的服务态度,落实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能够重拾治疗信心,保持良好心态。(5)健康宣教。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疾病程度,围绕饮食、运动两个方面,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每天提醒患者按时用药。(6)优化输液操作。在输液前,应仔细核对药品以及患者资料,确保用药准确。应尽可能保障一次穿刺成功,以免受到多次穿刺影响,导致患者痛苦程度增加。在输液期间,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输液情况,合理增加巡视次数,通过询问患者主观感受,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输液后及时拔针,保持力度适中。(7)建立良好护理形象。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穿着整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接待患者,对患者的问题应耐心作答。以患者理解能力、精神状态作为参考,合理选择说话方式,确保沟通语言、行为得体。如果患者年龄相对较小,应积极鼓励、安慰患者,缓解其恐惧心理,提高护理依从性。而针对年龄较大患者,则要耐心解释输液原因以及步骤,为其答疑解惑。
1.3观察指标
(1)护理质量[2]:评估使用医院自制护理质量评估表,包括就诊环境、技术水平、服务态度、举止行为四个方面,每项评分范围为0~25分,评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高。(2)护理满意度、依从性:评估使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估表、护理依从性评估表,两个量表评分满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护理满意度、依从性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以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背景,生活方式的变化有效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但是由于大型医院每日接诊患者较多,人流量较大,在资源、医务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患者难以得到有效护理,将会加大护理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引发护患纠纷。因此,在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护理模式也逐渐向现代化转变,要求护理人员应改变以往被动服务思想,切实提升护理服务主动性,以相关基础护理作为前提,将心理护理、人文护理以及临床护理有机融入到护理工作中,进而形成现代化护理模式。
人性化护理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方法,通过以患者作为核心,在充分尊重患者的基础上,完成护理操作,该护理与患者生活轨迹相符,可有效满足患者实际护理需求。具体而言,应用人性化护理,能够在社区医院中营造具有人情味特点的就诊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具人性化特点的服务举措,有利于提升患者舒适感,优化患者护理满意度[3]。
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人性化护理模式护理后,输液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护理依从性良好,护理质量显著提升。究其原因,借助人性化护理,以患者主观感受为中心,通过营造良好环境,保持和蔼、亲切的沟通态度,将人文精神有机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依从性,优化护理质量。
针对社区门诊输液护理,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有利于优化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刘小玲.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4):133+191.
[2]杨静.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J].名医,2020(09):178-179.
[3]黄玉红.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20(13):29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