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现刚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6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意义进行阐述,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梳理服务型制造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投入越来越多的生产服务,而在产出中服务也占据重要地位。进而引申出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动力源于投入服务化效应、产出服务化效应对制造业绩效的正向推动。并据此对我国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提出国家应从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方面进行改革、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把握好扶持好龙头企业与服务中小企业的度,针对不同产业领域服务型制造模式,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体系等相关意见建议。
关键词:服务型制造;投入服务化;产出服务化
引言
所谓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新产业形态,是制造业企业将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包括工业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或协同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服务、信息增值或智能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新业务模式和新产业形态,而且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拓展,传统的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分工界限日益模糊,服务型制造的新模式新业态正在不断创新发展。
1服务型制造的相关研究
服务型制造是为了实现价值链中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通过产品与服务的融合、客户参与、融合生产性服务与服务性生产,实现分散化制造资源的整合和各种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协同,达到高效创新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①,其核心是供应商和客户共同参与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与服务创新活动,实现多方的价值共创②。已有文献研究表明,共同创造是一种同步的互动方式,通过资源整合③,其客户资源也将纳入到服务型制造资源当中,为客户和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④。从运营管理的视角审视共同创造,客户参与生产的方式可分为积极参与和消极参与⑤,积极参与的客户直接参与产品制造与服务开发过程,消极参与的客户只是提供服务交互的基本信息。可见,作为服务型制造模式实现的结果———集成解决方案提供是企业与客户共同努力协作的结果。因此,局限于上游企业间关系的研究,不足以厘清服务型制造的本质,还需强调对客户行为及其参与的关注,客户不同类别的需求所引发的客户参与行为与程度也亟须细化。
2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对策建议
2.1强化服务型制造相关研究
目前多数制造企业还对服务型制造发展模式存在认识不清,具体模式无法区分等问题。因此,发展服务型制造需要进一步加强概念研究,通过相关案例梳理,系统梳理总结服务型制造的典型模式,研究提出服务型制造相关标准,提升企业、政府和公众的认知。鼓励科研院所与第三方机构开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共性技术等相关研究与协同攻关,深入行业调研分析服务型制造存在的具体问题,找短板,提路径,深化服务型制造政策贯彻落实。
2.2投入服务化
服务要素在生产投入中的渗透,可以称为投入的服务化。服务型制造企业由于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向价值链两端服务环节延伸融合的结果。相比传统制造企业通过外购生产服务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服务型制造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强化内部环节,即强化内置的核心生产服务在投入要素中的比例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生产服务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等高级要素的载体,企业通过加大生产服务在企业投入要素中的比例,进而引导高级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进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从而推动服务型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提升企业竞争力。
2.2.1创新激励效应
生产服务如研发设计服务技术创新能及时渗透到服务型制造企业中去,改变制造业产品的技术路线,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产品质量、产品个性化程度以及优化制造流程等,进而改变服务型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函数,提高企业的要素生产率,逐渐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生产销售经验和创新需要不断的相互验证,企业生产运营中产生的技术创新、应用操作经验和市场的反馈也能及时通过企业的管理、销售渠道反馈到研发设计环节,从而激励新的创新的诞生。
2.2.2效率推动效应
在价值链中游,为制造环节所提供的人力资源服务、检测检验服务、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生产服务能够提高生产要素的供给质量,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及成品率,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提升企业的营运效率、生产规模和整体生产率的提升。同时效率提升不仅来源于传统制造活动的效率,也来源于内部服务的有效组织和提供,即生产服务对服务环节效率的提升,并且其重要性和复杂性逐渐提高。
2.3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客户个性化需求对服务型制造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促使制造企业开始关注产品的终端使用者,从而激励企业通过提供服务让客户产生更多的需求或更长周期的需求。为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必须能够创造更好的客户关系,为客户提供动态服务组合以满足其不断变化的需求。制造企业开始着手于将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相融合从而产生差异化,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例如在化工行业,服务型制造的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来差异化优势。服务型制造模式在价值增值、运作方式、组织模式和运作模式方面与传统制造模式完全不同。服务型制造模式运行框架体现了分布式并行制造过程,缩短了产品的制造周期,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组织界限,使企业界限变得模糊,更加强调顾客的中心地位,可以更快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2.4构建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
加快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构建,引导各领域各行业制定服务型制造关键技术标准,探索开展应用标准的试验验证。厘清服务型制造的边界和内涵,解决社会公众和企业对服务型制造的理解和认识问题,明确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服务化的区别。从规范行业发展角度出发,制定支撑服务型制造产业发展的行业管理标准,包括服务型制造的基础和术语标准、企业转型和效果评价准则、顾客满意度测评等,以此推动下一阶段服务型制造的规范化发展。
2.5把握好扶持好龙头企业与服务中小企业的度
现阶段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分化严重,要积极利用龙头企业核心技术强、产业链条长、内部交易成本低、产业协作能力强的优势,鼓励服务型制造企业提升分工协作效率、产业链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进行合作共建,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将服务型制造作为中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为了推动制造业增加中间投入中服务的比重,要创造条件强化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企业之间的联系,既要搭建产业间沟通的平台,减少产业间沟通的障碍,同时也要通过构筑公共服务平台,扶持专业化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
结语
服务型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中国要借鉴其他国家及企业的经验教训,在认清服务型制造实质的前提下坚持走中国特色制造强国之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林岩,李刚,江志斌,等.21世纪的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J].中国机械工程,2007(19):2307-2312.
[2]郭跃进.论制造业的服务化经营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1999(03):64-67.
[3]罗建强.服务型制造企业服务衍生的存在性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12):119-127.
[4]李碧珍,陈若芳,王珍珍,等.福建体育用品服务型制造的驱动因素及创新模式研究——以安踏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8(1):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