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文本细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4月   作者:尹洪仁
[导读] 阅读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文本是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媒介,也是学生们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媒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现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课堂的体验性建设,品味文本知识、体会文本内容已经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推动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尹洪仁    青川县凉水九年制学校  628114
【摘要】阅读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文本是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媒介,也是学生们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媒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现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课堂的体验性建设,品味文本知识、体会文本内容已经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推动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细读;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4-060-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教学文本进行细读。细读文本可以提升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通过细节阅读,读懂文章内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当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之后,教师需要通过文章中的细节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
        例如,在《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的阅读过程中,首先教师粗略地将课文解释一遍,将文章中涉及的生字词向学生注释说明,然后再着手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说,在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至少要带领学生阅读全文三遍以上。在细读文本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细节来理解全文的含义,如,在文章的开头“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这句话中交代了文章中的两个主人公,并且描述了铁罐的性格,也为后文主人公的对话作了铺垫。文中“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这句话其实已经暗示了铁罐的结局,最后在千百年之后,陶罐被人们当作稀世珍宝,而铁罐却早已氧化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多看他人的长处,而不要奚落别人的短处,保持谦虚的态度。细读文本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通透地了解文本,同时也可以掌握细读的方法。
        二、激发情感共鸣,读通中心意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理解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而言,虽然他们的世界观尚未成熟,但是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辨别简单的是与非,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共鸣,进一步理解文章意义。
        例如,在《我们成功了》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介绍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是2001年我国第一次申奥成功。通过课文当中表达出来的感情,让学生领悟到申奥成功对于我国的重大意义。文章的开头,“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了。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读到这里,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申奥成功会这么高兴呢?”此时教师讲解了有关奥林匹克运动会与中国历史的联系,同时告诉学生申奥成功对于我国的重要意义。在讲解“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一句时,可以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纪录片,特别是萨马兰奇在投票会上喊出北京的那一刻,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共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的意义。



        三、通过阅读引导,深层剖析文章
        小学课文中蕴藏着很多人生哲理,这些哲理对学生有着极强的教育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方向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流露出的感情,读懂文章内涵。
        比如,针对《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的教学,文章中的主人公小彼得经常帮助自己的母亲做家务,一天,妈妈发现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而彼得的母亲则什么都没有说收下了账单,并且给了报酬。晚餐时,彼得也收到一份账单,彼得欠她的母亲如下款项: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共计0芬尼。彼得看了之后羞愧万分,将钱还给了妈妈。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母亲为子女无私地奉献着青春,我们应当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通过阅读引导,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能更加深刻地读懂文章的内在含义。
        四、利用阅读框架,理解文本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的内在含义十分含蓄,以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很难在第一遍阅读过程中就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大致的框架展开阅读。
        比如,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文章的阅读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拟定一个框架,这篇文章讲的是保护环境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框架去阅读,这样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找一些与环境有关的话题,比如“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话表示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为后来的结局埋下了伏笔,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点明了主题“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告诉我们,当人类通过牺牲环境换来的利益最终都会被大自然收回,包括人类生存的权利。在这种阅读方式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框架来找出自己的理解方向,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
        五、强化兴趣培养,实现自主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文阅读中,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阅读属于一种枯燥无味的学习方式,教材中的很多文章不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无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阅读方式,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
        以教学《草船借箭》一文为例。这篇文章改编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文章主要介绍的是赤壁之战当中的一个故事片段。针对这种节选名著的阅读教学,学生对前后文的理解不足,虽然在阅读完成后可以了解这一故事的含义,但是学生对于当中任务角色的特点却缺乏充分的了解。因此,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大致介绍《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的相关故事。这样一来学生在接触这篇课文时就已经对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篇文章也会更加感兴趣。
        总之,文本细读是让学生读懂文章每一句话的意思,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一种代入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文本,仔细研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翟兆霞.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J].课外语文,2019(01):46-47.
[2]蔡玲玲.文本细读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9(01):61.
[3]陈贵敏.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J].速读(上旬),2018(5):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