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优化语文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思维创新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4月   作者:刘楚君
[导读]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教学经验,着重探讨了如何多角度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刘楚君    湖北省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民族中心学校  445802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教学经验,着重探讨了如何多角度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导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4-070-01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认为,学校的教师需要教授学生各种学科的知识,教学的目的不在于重复的教导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诱导激发学生独自探索、独立思考、自行寻找解决办法的能力。语文这门学科属于趣味性、思想性及知识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主动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智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无限,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来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并且意义重大。
        一、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启发学生思维创新
        语文课堂在大多数中学生的眼中是极度枯燥且乏味的,由此,中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一降再降。那么,语文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打破语文课堂枯燥乏味的标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之前,语文课堂要首先做出创新。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机会去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非一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在课堂中,教师不能只进行毫无过程的输入,而是要让学生主动进行输出,要主动去聆听学生的意见,要和学生成为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其次,教师要学会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能够自己得出答案。语文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此教师不能固化学生的思维,而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其形成正确的创新思维。利用课堂,引领学生自己寻找合作的伙伴,自己去探讨、去思考。尽量将有思维深度的问题提到课堂上进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学习的热情都相对较低,若是布置学生自己课下思考,那么思维锻炼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格外重视课堂,尽量将朗读、背诵、抄写等思维深度低、重复性强的工作留到课下,将引导学生思考与鼓励学生发言作为课堂的重心。一来,可以营造思考的良好环境,二来,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调动全部注意力去思考。
        二、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创新
        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在这四方面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重点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理念,通过课堂诱导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最终构建一个适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要把自己的角色由演绎知识的“演员”转变为诱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导演”,这就要求语文老师首先要对需要讲授的知识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即熟练掌握其中的来龙去脉,此外,语文老师还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好各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都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同时,语文老师还要给学生布置一些不同以往的课堂作业,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学习经验来钻研和实践,不断探索知识的奥秘,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另外,语文老师对于各类别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对于学生们各种各样的创新性回答不要急于肯定或者否定,而要适当启发或者鼓励,照顾到学生们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思维创新
        善于质疑探疑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不遗余力地向学生灌输文章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只要试题灵活些,结果就会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学生只记住了表面知识,却没有理解消化,当然不能举一反三。“多想出智慧,沉思能创新‘,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多问、多想,培养质疑探疑的思维习惯。《鸿门宴》中在学生对刘邦、项羽二人的人物性格分析基本定型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进行提问:“在生活中你更喜欢哪一位?”学生通过列举身边的事例,名抒己见,这时教师指导学生再次将二人进行分析比较,学生不难达成这样的共识:人无完人。为人处事方面,应该学习项羽的重情义,在事业方面应该学习刘邦的机智。通过教师质疑、学生探疑,对人物性格进深入剖析,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做人。
        四、引导学生想象与发散,启发学生思维创新
        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中,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社会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恰当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寓言《蚁子和狮子》后,可让学习改写课文,蚊子粘在蜘蛛网上以后,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学生通过想象,写出了不少极有创意的文章。
        其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的、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式、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方法。在我们的教学中过多的重视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而忽视了文学的人文性。分析人物形象时,时常抽象地、概念化地给人物贴标签:好人,好到极点,美玉无瑕;坏人,坏到极致,十恶不赦。这样的分析常常没有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没有从人的感情丰富性和复杂性来揭示人物性格。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人们对她过多的是非议、指责,殊不知人低级的本能首先是要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好,在此前提下才会有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虚荣之心,人皆有之,马蒂尔德并没有错。正因有此“缺憾”才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真实性、人文性。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总趋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地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吸收新知识,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新问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优化语文教学。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同样的,这一系列培养措施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落地并贯彻到位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从过去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中走出,积极适应新的培养方式。教师的培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相信这很快就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高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1):73-74.
[2]王志峰.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7):156.
[3]齐永慧.略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9,(2):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