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研究型教学改革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4月   作者:朱怡雯
[导读] 在当前这个阶段,老师在给学生们讲授材料科学基础相关知识点的时候,需要结合课程的内容以及实际特点,由此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对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巧妙的融入互动式教学的形式、强化课后学习以及对课程的评价模式进行系统创新。通过采取上述的教学措施,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程度,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

朱怡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310018
【摘要】在当前这个阶段,老师在给学生们讲授材料科学基础相关知识点的时候,需要结合课程的内容以及实际特点,由此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对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巧妙的融入互动式教学的形式、强化课后学习以及对课程的评价模式进行系统创新。通过采取上述的教学措施,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程度,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根本的锻炼和提升。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4-104-01

        对于材料科学基础这门课程来说,其属于材料冶金类专业中十分基础的专业课程,与此同时,这门课程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也属于必考的一门专业课。基于此门课程所具有的特点,其更加着重于对相关概念以及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介绍,并从材料的内部结构出发,对其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有效的对材料的性能和结构进行合理的概况和分析。由于该课程内容十分繁杂,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众多,在某种程度上,就给学生们进行日常学习,增添了诸多的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从源头上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一、教学改革与实践
        对于材料科学基础这门课程来说,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十分的枯燥和乏味,对某些内容也存在难以理解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能够让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效,采取多媒体教学,势必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使用多媒体进行人机交互的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变得更高。另外,学生在学习某些知识的时候,需要具备极强的想象力,比如,需要脑海中重构三元相图的分析、错位的生成发展过程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况,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设备,能够让相关知识点以三维或者二维动画的形式更加生动的展现在学生们面前,让学生的感受变得更加直观,进而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比如,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解扩散部分的知识时,内容涉及间隙原子的扩散、表面扩散、晶界扩散相关知识的时候,通过采取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出其中所存在的差异和不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老师及时的对公式进行推导,能够让学生的记忆变得更加牢固。



        二、引入互动式教学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拓展,另一方面还能够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塑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互动式教学模式来说,采取此种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进而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另外,老师在给学生们讲授知识的时候,使用提问、问答以及引而不发的授课模式,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根本性的提升。除此以外,在课程教学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机软件或者和课程相关的知识,能够使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感悟和吸收的程度。比如,原子的扩散方式、位错的滑移方式等;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适当提问、举例、讲练结合。与此同时,积极的拓展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同样至关重要。在材料科学之中,位错理论、塑性变形等知识属于重点和难点,基于此种原因,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查阅和整理,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研究和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对某些知识点进行讲解,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的展现出来,具有一举两得的关键作用。
        三、引入材料名人典故 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来说,其作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原理众多、内容枯燥,并且学生难以完全对某些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基于此种原因,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合理的融入相关领域的科研典故,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比如,将一些名人发明新概念、建立新定理的过程和课本的知识进行紧密的联系。就能够最大限度的都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和补充。此外,学生们在对相关典故进行收集的过程中,也能够对老师所预留的作业进行完成,显著的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动力。例如在介绍到扩散理论时,可以结合菲克的提出扩散定律的历史背景以及研究方法出发,逐步引入扩散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掌握两个定律的区别与联系,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后学习,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和扎实。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进行系统的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能够发现,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一方面依照教学大纲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的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和改进,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进而显著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利剑,杜晶晶,何新快.《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化工时刊,2019(4):56-58.
[2]范群成,徐彤,席生岐,等.研究型教学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7(8):61-62.
[3]靳正国,郭瑞松,侯信,等.大材料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改认识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增刊):31-35.
致谢:
本论文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YBJG202004——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多平台建设的研究”资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