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问题分析与思考 尹小丹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4月   作者:尹小丹
[导读]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离不开对阅读的教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积累知识、拓展思维、提高思维的有益途径,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明确了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任务,把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阅

尹小丹   广东省雷州市白沙镇中心小学  广东  雷州  524200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离不开对阅读的教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积累知识、拓展思维、提高思维的有益途径,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明确了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任务,把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4-098-01

        引言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最基础的课程,同时也是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再适合继续使用,要改变以提高学习成绩为目的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1小学生对阅读的期望值不高
        从学生阅读心理的角度来看,“阅读期望”是学生内心预期的情景,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阅读期望决定了学生阅读的深度和阅读的实效。在语文课上,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刚开始自主预习阅读课文时往往表现出对课文极大的兴趣,但当教师讲课时,学生就会感到困倦和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学生的阅读期望不高是决定性因素。三年级的学生大多喜欢情节,喜欢生动的东西, 预习后大概知道了课文情节,阅读期望得到了满足,最终导致了对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不高。然而,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课文的内容、情节,还要有积极的思维和丰富情感活动,如果学生仅仅对课文表面的内容和情节就感到满足了,语文阅读教学就失去了它本身原有的深刻的意义,教学效果也会随之大打折扣。
        1.2教学课堂缺少互动
        因课堂上教师一直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热情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导致课堂沉闷,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与学生缺少互动,学生对知识的疑问无法被教师充分了解,无法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教学效率持续降低。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爱闹的阶段,上课过程中容易走神,坐不住,不能在听讲时一直集中注意力。传统小学教学方式不能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如若教师不能主动做出改变、不能对教学方式做出创新、不能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兴趣下降,甚至对语文这门课程厌烦,产生偏科。
        2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2.1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期望
        提高学生的阅读期望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文化积累。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论语》《寓言故事》《三寄小读者》《幽默三国》等,都能让学生阅读。知识储备、文化积累并不是一日、几日就能增加的,而是在语文学习中逐步积累的。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故事会、小小演说家、诗歌诵读等形式的活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可以在班级开设一个阅读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课外读物。其次,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能有所欠缺,当他们面对众多的文章和读物时,他们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读起,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读。


这时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教给他们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哪些内容是能略读的,哪些内容是必须精读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2提供贴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
        从牙牙学语开始,语文就一直围绕着人们的生活,生活的种种更是语文知识的来源。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更加真实生动的课堂教学,首要任务是要知道生活实际与语文教学内容的连接点,并对此进行周到、精细化的设计,最后将两者巧妙融合在一起。以此来为学生提供贴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为达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要多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才能把学生生活了解得更清晰,更有利于从中收获丰富的素材。例如,在《找春天》这篇文章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每当春天来临了你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使用这些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来让学生产生兴趣,之后进入正文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快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
        2.3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要求学生参与课堂阅读教学活动,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无不道出读书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在班级成立读书角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将这些活动作为展示学生风采的一个平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乐于读书、擅读好书。教师在课堂上还要留给孩子足够的阅读空间,如每周安排一到两节阅读课,让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校内阅读空间。
        2.4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加工
        在学生们完成素材的积累之后,教师需要不断推进教学引导, 让学生们将各种素材进行加工整合,并形成作文素材应用到写作过程中。例如,在确定好写作主题是“母爱”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搜集的文字、材料、照片、音像素材,让学生们整合起来并指导学生怎样利用描写手法将这些素材中的内容描摹出来。教师可以首先将写作过程中的构思和叙事技巧教给学生,在对这个文章进行审题立意过后再组织材料。教师可以将写作思路示范给学生,利用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揭示主题等方式来描绘这些素材, 回忆生活中的点滴,最后进行总结。
        2.5进行启发性教学,科学、客观评价学生
        课堂提问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问题问得很具体,问题就会变得僵硬,答案就变得单一,对于这样的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无聊,毫无兴趣。好的课堂提问应该是开放性的、逐步递进的。为了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经常会说“不错,很好,很棒”,这样说没问题。但老师忘记了一点,他没有说那个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只是说很好,可能学生的回答已经偏离了主题。对学生的回答, 教师应给予科学客观的评价,对于错误回答要及时纠正,还可以进一步地启发引导。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趋势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坚持努力去探索和创新更好的教学方式。成为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差异, 其次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多元性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此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进而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蕾.如何改进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方法探讨 [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5):9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