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4月   作者:朱建琴
[导读] 为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政策,推进素质教育。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中“新的课堂观”这一观点为出发点,对基于信息技术的语文小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语文课堂带来的问题,同时为该问题提出几点相关的解决方法,该方法地提出以期为我国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积极影响。

朱建琴    浙师大秀洲国家高新区教育集团高照实验学校  314015
【摘要】为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政策,推进素质教育。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中“新的课堂观”这一观点为出发点,对基于信息技术的语文小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语文课堂带来的问题,同时为该问题提出几点相关的解决方法,该方法地提出以期为我国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多媒体设备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4-184-02

        引言:新课程改革中“新的课堂观”指出:课堂是对话、沟通、交往、合作、探究、展示的平台。课堂是新认识的增长点,新激情的鼓动器,学生们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疑问走出课堂。以这一观点为基础,本文研究了如何基于信息技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本文探究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特点,同时提出了现阶段语文课堂上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这一方法的提出,对于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特点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其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学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其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应该重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丰富的信息资源,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1]。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使用计算机、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便于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呈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增强,提高其课堂学习的有效性[2]。因此,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信息流的整合,信息技术能够将语文教学中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层次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独有的教学系统,并通过电子白板等设备呈现出来,其能够整合多种信息为信息流,使课本中的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以此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2.可交互性,可交互性是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流进行交互,使其能够自由、有效地进行传递。而目前信息技术的可交互性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正在从教师进行单纯地人机交互,转变为以教师为媒介,学生通过教师与信息流进行直接交互。3.新式的感官体验,现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使教材内容与其他学习资源,如:音频、视频等进行有机结合,使其能够为学生们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官体验,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该种教学环境更加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能够了解到每一个学生,较好地进行因材施教。4.情景创建,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内容难以贴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使得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而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可创建不同的情景,该点使得教师们在使用情景教学法具有较大的优势,即可将课本内容与有关图片、声音、视频等内容进行关联,创设相关教学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更有利于学生们带入教材内容的视角进行理解,使其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一般具有两大缺点:一是部分知识较为复杂、较为抽象,小学生难以理解;二是小学语文中的课程内容大多较为枯燥乏味,朗读及背诵的要求较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帮助学生综合学习,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文章内容和情境[3]。由此可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两大问题,这是因为:1.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课堂中能够使知识简单化,当教学内容无法通过教师们口头阐述或板书进行传递时,信息技术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小学的语文教材上的知识,一些文章结构教师难以疏通,PPT、思维导图等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应用能够直观、清晰地展现出此类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学到知识。2.信息技术能够使知识更加趣味化,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而言,他们处在一个充满好奇的年龄段,有趣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内容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媒体内容,使知识更加趣味化,此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热情,还能够调动课堂氛围,以达到较为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问题
        (一)教师不了解多媒体设备
        由于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近年来刚刚开始普及,故而多数教师对于多媒体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其对于多媒体设备的属性也缺乏足够的认知与了解。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对课件进行展示时,其效果大多差强人意,该问题导致了学生们对于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兴趣较低,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另一方面,教师们对于多媒体设备不够了解。因此在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时,教师们难以亲自动手解决,往往只能等待专业维修人员前来解决问题。若多媒体故障问题教师们无法亲自动手解决,则多媒体课件无法进行正常的放映,教师们只能暂时回归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的效率。
        (二)教师课件制作水平较低
        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也要求教师具备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懂得操作信息技术的方法和通过信息技术拓宽素材渠道,这对教学任务繁重的小学教师来说无疑增加了教学负担,教师要额外抽出个人时间进行提升学习[4]。因此,目前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教师的课件仅限于在网络上下载的PPT,该类课件与教师们的讲义普遍不匹配,同时教师们对于这些课件的熟悉程度不足,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往往变成了朗读PPT。该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此类课堂也会令学生们感到乏味。另一方面,教师们自己制作的课件大多以图文形式的PPT为主,此类课件大多单调乏味,难以成功调动学生们的兴趣。部分教师则完全忽略了课件的存在感,不能将课件与讲义融合在一起。



        (三)课件拓展性不强
        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课外的信息资源制作优秀课件,如多媒体课件、微课等,丰富拓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扩大课堂容量[5]。由此可知,信息技术对于语文课堂的拓展十分重要,但是目前教师们使用课件展示的大多仅仅展示课堂上的内容,其中缺少与课程相关的拓展内容。课件中的大多数素材过于理论化,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法起到帮助。同时课件中较为缺乏与课堂相关的拓展素材,如:相似的音频、视频等内容。因此课件不但未能起到丰富课堂内容的效果,而且也令课堂内容变得趣味性不足,无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四)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依赖较强
        在某些情况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流于形式。在语文课堂上,因为有了课件的展示,部分教师过于依赖课件。由原本的教师进行授课,变为了教师按照课件机械地进行朗读,该种授课方法缺乏对学生们发散型思维的培养。同时,由于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质量较差,故而在授课过程中课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为了处理这些问题,不得不暂时停止讲课,甚至需要重新配置课件,学生可能因此而分心或注意力难以集中,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吸收知识。
        四、使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
        (一)创建角色扮演情景
        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效果,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授课中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在接触和理解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所在[6]。根据上述论点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当注意对情景教学法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课文中的情景,然后请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五课中,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可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服装店的环境,在学生熟读课文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请两名学生到台前来,其中一个表演慢性子裁缝,另一个则表演急性子顾客,使这两名学生用对话的方式演绎该片课文,因为该课文生动幽默、诙谐有趣,所以对于调动课堂气氛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将该课文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们,不论是台上还是台下的学生都会通过此方法对该课形成一个较为直观的认知,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二)利用多种媒体形式丰富课堂
        教师应当在制作课件这一方面着重提高自己制作课件的水平,以防止课件中插件出现故障,导致教师需要中断讲课,去维护课件的正常运行,这不但会导致学生们的注意力分散,也较易令学生们分心,最终导致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们应当及时提升其课件的编写水平,使课件能够辅助课堂正常、有序地进行,以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对于课件内容多下功夫,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内容语文老师自身的知识也有限,课文中所涉及的场景,单靠语言的描述,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7]。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于网络,收集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并根据课程进挑选与制作,给予学生视觉、听觉上的满足,以便于调动课堂气氛与学生们的兴趣。例如:在讲解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们可事先收集有关抗日战争的相关材料或影视作品,并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播放并讲解,以此激起学生们对于该课以及该课背景的相关兴趣,以便教师们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三)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视野
        小学生由于抽象、批判性思维还处于发展中,生活阅历还不丰富,如果要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和文章,仅仅依靠教师的板书和口头的讲解,很难形成直观的印象,掌握阅读素材中的知识[8]。由此可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可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的地方较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课堂教学资源变得逐渐丰富多彩。教师们应当充分利互联网上的资源,挖掘有利于调动学生们兴趣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软件,并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如:微课教学,教师们引导学生对于视频等内容,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自主探究,以此培养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又如:教师们在课堂上播放与课程相关的拓展内容,在进行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课的讲解时,教师们可向学生们展示相关的影像资料,以此激发学生们对于新中国成立故事的兴趣,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课程内容便可更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四)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了解
        教师们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之前,应当较为系统地对校内的多媒体设备进行了解。尤其在多媒体的软件方面,由于部分学校内的教学多媒体设备较为老旧,故而教师们应当学会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以防止出现较大的故障,并且教师应当系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以便于在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地较小的故障或能够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快速的检查,在技术人员前来维修的时候能够清楚说明问题的所在,节约多媒体设备排除故障的时间。以便于及时恢复课堂秩序。
        结论:为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政策,推进素质教育,以新课程改革中“新的课堂观”这一观点为基础,本文对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探讨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以及其大案例的相关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关于教师们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议。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敢于创新,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模式,为我国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敬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中的价值[J].中国新通信,2020,22(03):193.
[2]张俊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0):207.
[3]刘虎.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3(03):150.
[4]李成瑞.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140-141.
[5]张谨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3):135-136.
[6]吴亚男.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J].福建电脑,2021,37(02):180-181.
[7]缪芸芸.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21(07):51+62.
[8]王鑫.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40(03):157-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