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王红杰
[导读] 初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王红杰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南留中学  河北 保定  072550
        摘要:初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学校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的品质更加高尚,思想更加丰富,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德育教育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1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首先,德育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初中语文教学除了知识教育还有核心素养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必然趋势。其次,初中生年龄大都在12-16岁,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此时期的学生正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阶段,此时期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完善自身人格、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最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和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视教材教学,忽视德育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现在还有一部分学校和教师依旧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每天面对各种练习题和测试,形成太多的负担和压力。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面对枯燥的语文教材文字也不会提起太多的兴趣,毕竟语文内容不能使用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初中语文教材中已经出现了很多文言文,语文教师担心学生对其不太理解,无法提升语文成绩所以让学生将文言文当做重点学习。这些都体现出语文教师只是重视语文教材的教学,并没有将德育渗入到日常语文教学中。这样就导致学生无法在学习语文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阻碍学生发展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第二,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不感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任何科目和阶段的教师都应该将自身的教学观点和模式改变,将学生主体的地位凸显出来,引领学生去自主学习。教师因长期处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一时无法进行转变,所以在教学时还是重视作者背景、写作手法等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且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灌输式等,这些都无法让学生提起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别说将德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哪怕教师在课上进行德育教育,学生也不会太喜欢听,注意力也不在语文课堂中。
        3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虽然这么多年以来,在学校的工作中一直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但是对于现在的社会,很多人的素质较低。所以我们在初中阶段就要教给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性。学生能力的强弱不能只由成绩决定,学生的德育素养的好坏也应该是学生的能力强弱的一大重要因素。所以,在当今的教育条件下德育教育应该被提上日程。
        3.1通过阅读教学渗透德育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提到“文所以载道也”,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道德教育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阅读素材,内容囊括热爱祖国、团结互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多个主题。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挑选出显性的德育素材,如《生命》《谈骨气》《羚羊飞渡》等属于人生观教育的素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乡愁》等属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然后,教师要挑选关于事物的阅读素材,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对其作表面意义和深层次意义解释,诠释出这些关键词句背后隐含着的思想内容,再请学生对这些关键词句进行诵读,使学生通过品读,体悟文本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高尚的道德情操、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哲理,最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想素质;关于人物的阅读素材,教师可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立足课文里人物的道德行为,给学生讲解人物本身蕴含的道德因素,使学生树立起敬仰之情,让学生从人物的心灵美中得到陶冶,升华学生的道德境界。
        3.2借助语文写作训练,延伸德育渗透空间
        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可借助写作来延伸渗透的空间,使德育渗透的范围更广、更阔,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能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以人教版的初三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脚踏一方土》的作文为例:首先,语文教师明确写作目的,如:“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审题,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要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写作的意义等,使学生在写作中能紧扣主题,以达到写作目的。其次,语文教师要根据写作内容进行引导,例如:“土地的物质层面含义,即为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属于人类活动的舞台以及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土地的文化层面含义,即为对人类的意义。”通过引导使学生能了解土地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这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依据,也能使学生在该过程中领悟土地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加热爱自己所生活的土地。最后,语文教师要学生善于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并进行结合写作,在文章中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完成一次情感体验,也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一次间接性的德育教育。此外,针对学生的作文点评,语文教师还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学生写得好的语段进行表扬,并在作文课上对其进行解析,不足之处要给予纠正,从而综合评价学生的作文,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作文情感。针对其他作文写作,语文教师也可根据内容来探究,不放过每一个渗透德育教育的机会,使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能充分渗透德育,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3利用生活实际,提升德育渗透效果
        对于中学生而言,能够充分激发出其情感的内容,重点在于与其最为贴近的现实生活,这也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关键一环。语文学科具备意境美、形象美及语言美等众多优势,而身为语文教师,应当对这些优势进行有效利用,让学生通过品读文字,感受到课文当中存在的真善美,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向上,升华其真挚情感。然而单纯的课堂教学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以课堂为基础,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生活,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使学生有榜样可以参考和学习,并且借此培养学生知恩图报、重视亲情、热爱自然等道德情操。比如,在讲授《背影》一课时,简单的笔墨就能够将父子情深之感充分表达出来,尤其是在火车站内,父亲为“我”买橘子时各种动作的详细描述,虽然写出的文字朴实、简洁,却将人间真情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学生处在叛逆的青春期,教师可以借助此文让学生回想日常与父母之间的各种互动,并且让其将那些难忘的瞬间都写出来,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被激发出来,更能够使学生被带入作品中,使其主动思考亲情的伟大,最终升华学生对家长的热爱及感恩之情。
        4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教育既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未来的改革方向,对塑造学生人格、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德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体系、教师行为和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全面渗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番.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122-123.
        [2]孙迎福.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51.
        [3]黄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9):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