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召泉
广东省兴宁市岗背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而客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其文化本质和内涵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本文简单介绍了客家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客家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探索了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时代;客家文化;融合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客家文化能够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客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文化传承意识,真正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价值,体现其人文性和艺术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客家文化的内容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包括客家方言、客家民俗、客家民居、客家山歌、客家人物、山水等,主要流行于我国广东的梅州、惠州、河源等地。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容纳了所在民族的各种文化精华。客家精神是非常丰富的,它的核心是团结和奋进,主要表现在客家迁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诸多方面。从客家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各种土著建筑来看,客家人具有非常强的向心力,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团结一心。客家文化中有非常多的传统习俗,充分展示着汉民族传统的特点,比如舞火龙、采茶戏、犁春牛等,都展示了客家人民淳朴、勤劳、勇敢等优点。而将客家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存,还能够从精神品质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对推动素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客家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价值
(一)有利于创新学习的形式
语文学科的教学是一种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所接受的学习类型是一种接受性的过程,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常常提出的问题也是紧紧围绕课文的时间、地点、人物、描写手法、表达意图等,学生的思考过程已经逐渐程序化,而这种方式对于思维能力正在不断发展的小学生来说是不科学的。而融合客家文化可以让语文课程更加丰富,让学生了解到更多课本以外的文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一些客家文化的知识也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接地气,帮助学生积累较多的生活感受,加强学生的体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1]。
(二)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开展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更要发挥语文的人文性价值,利用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从而实现素质教育改革。而客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恰巧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明的价值和吸引力,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够利用文化中的精神价值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开展。而客家文化的传递可以让小学生从小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度和热爱之情,从而促进学生树立文化传承意识,有利于文化传承事业的发展。
三、新时代下客家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将客家文化融合到课堂提问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很多教师会利用提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内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客家文化,找到客家文化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从客家文化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和比较,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内涵,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课文《穷人》时,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先提出这种问题:从文章中,你感受到桑娜一家的生活有什么特点?很多学生能够立刻回答出来“穷”。因此学生的第一阅读感受就是桑娜一家生活是非常穷的,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初始阅读感受为基础,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桑娜家为什么这么穷?此时,有的学生可能还会从文章的描述中进行思考,比如需要养五个孩子,出海捕鱼收入不高。而为了深入融合客家文化,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如果你是桑娜一家,在这样贫穷的海边,你会做出什么改变呢?在学生的思考中,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引导:你是否可以进行搬迁呢?找到一个和平、适合居住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客家文化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客家人的迁移历史,例如《辞海》中解释客家人在西晋末年以及唐朝末年、南宋末年都进行了大量迁徙,在迁徙的途中,客家人为了与当地原居住土著居民进行区别,因此称自己为“客家”,而在迁徙的过程中,客家人也遇到了各种困难,他们靠着团结奋进的精神最终在广东地区安家立业,并且创造了属于客家人的客家文化。最后,教师可以再次提问:如果桑娜一家搬家,他们会像客家人一样找到合适的地方吗?利用这种接地气的问题,将课文的内容与客家文化进行对比,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二)利用客家文化引出教学内容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和乏味,利用客家文化进行教学内容的引出,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他们从自身生活或者接地气的文化习俗中去认识语文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率[3]。因此教师可以挖掘客家文化的内涵,在深入研究课本内容之后,找到客家文化中能够与课文相关联的思想、习俗甚至是精神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课文《猎人海力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客家人民迁徙事件: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支,一千多年来,他们从中原向外迁徙,迁徙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求得新的生存空间,为了躲避战争灾难。而在迁徙的过程中,客家人始终团结在一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建设属于他们的家园,才能够让客家文化得到长远发展。然后教师再让学生阅读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让他们结合客家人的迁徙故事说一说,这两个故事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果海力布劝说村民无果后,自己一人出走,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促进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
(三)利用客家文化构建语文体验活动
新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和体验,才能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利用客家文化中各种习俗文化丰富课堂活动,为学生创建多样化的语文体验活动,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组织学生观赏客家马灯舞、舞貔貅等活动,然后让学生以客家民俗习惯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记录马灯舞的特点、风格等,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更多的资料去了解客家文化。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一些客家经典的节目,比如采茶戏,让学生体验民间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可以了解客家人民淳朴自然的品质,从而促进学生树立文化传承的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客家文化的教学价值还需要教师深入探索和研究,在方式和理念上不断创新,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客家文化,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的需求挖掘客家文化的教育价值,通过文化的引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爱华. 客家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J]. 湖南教育(B版), 2018, 000(010):34-35..
[2] 陈世群.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的融合探析[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7):222-223.
[3]孙莉莎.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融合策略[J]. 新课程(上), 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