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秀萍
广东省兴宁市岗背镇学士小学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要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接触到更多有趣的元素。而客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可以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接地气、多姿多彩。本文阐述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用客家文化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客家文化;丰富课堂
小学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打造生动的课堂,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积累,扩宽他们的眼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创造和思考。而利用客家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体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来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导致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主动性被忽视,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老旧,没有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对创新理念和方式的运用都不够深入,特别是在对思维能力的认知上还不够深刻,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了深入的思考,不利于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1]。部分教师甚至认为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多读、多写和多表达,通过丰富的积累提升语文素养就可以了,所以在教学中也没有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落实。这也是当下我国许多小学生缺乏对语言文字的深入分析能力的重要原因,他们的语文思维受到了限制,大部分学生缺乏创造能力,只能进行模仿,还不具备比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虽然部分小学教师也在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但是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教学活动流于表面,没有深入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实施因材施教,导致学生水平能力差距较大。
二、利用客家文化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方法
(一)引入客家谚语,丰富语言积累
语言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传统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语言的方式大多来自课本,而客家文化的融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丰富的汉语言文化,了解语言文字更多的表达方式。客家谚语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内容,他们世代在自己土地上耕作劳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也产生了非常多的谚语。像客家生产谚语是总结生产经验,包括气象、时令、耕作技术、家畜饲养等,比如“早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猪要喂得饱,牛要喂野草”。还有社会谚语,反映的是阶级压迫和社会人情世态等内容,比如“天下乌鸦一般黑,到处杨梅一样花”[2]。生活谚语是总结日常生活分方面的经验,反映人民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比如“两脚 站得牢,不怕大风摇”。这些谚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存,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许多接地气的生活习俗,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谚语时,也可以利用谚语内涵的点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向自己的家长、亲戚等询问一些谚语,通过自己的方式搜集更多的客家谚语,还可以组织一月一次的谚语朗读或者评奖活动,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引入客家童谣,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要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就要让他们在接触语文知识、阅读语文课文、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的价值,能够从学习中收获乐趣。而客家童谣既富有音乐韵味,读起来又朗朗上口,同时也符合小学生的理解水平,能够被小学生更好地接受。
因此教师可以用客家童谣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客家童谣词句长短不定,句式简短,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的,同时也比较好理解和记忆,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帮助他们进行字词的积累,还可以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童谣的过程中进行快乐地学习。比如童谣《排排坐》:排排坐唱山歌,爷打鼓子涯打锣.....还有童谣《火焰虫》:火焰虫,照草丛,翻转屎窟,吊灯笼[3]。这些童谣中也包含了许多方言,教师可以将其与教材中的“趣味语文”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中更多的趣味性,激发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唱童谣的过程中享受文化的滋养,促进学生得到更多语文美的熏陶。教师还可以将普通话与客家方言结合起来,在讲解课文时利用客家方言进行辅助,为课堂注入更多有趣新鲜的元素,提高课堂的生动幽默性,也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引入客家民俗节日,创建丰富的体验活动
客家文化包含了许多客家人民的习俗,包括一些民间民俗、节日礼仪、戏曲文学等,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教师可以将课本学习要求与客家文化结合起来,挖掘客家文化的内涵创造一些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客家人民在传统节日上的习俗,比如他们在春节中有哪些传统的民俗习惯,先让学生自主去搜集相关的资料,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整理。最后可以举行“客家春节表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客家人民,并且自行组建家庭进行角色扮演,将春节中的一些民俗活动和习俗展示出来,创建一个活泼生动的课堂。同时通过这种实践体验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客家人的信仰,认识客家人内心的善良,这对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引入客家的民俗节日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创新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也能够营造客家文化氛围,让学生深入体验客家风情,推动客家文化的宣传工作,也能够真正加强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知。
(四)引入客家伟人事迹,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递,还要利用语文文化去熏陶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优良的精神品质。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客家的名人事迹丰富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客家名人的精神和品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客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客家名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体现了客家人的精神[4]。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中出现的客家人进行教学,从而引出客家文化以及客家人的精神,比如文天祥,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文天祥的出生、事件以及历史来促进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了解其精神,从而渗透客家文化精神。或者教师也可以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延伸,搜集更多客家名人信息,比如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保台爱国英雄丘逢甲等,开展一个客家名人故事会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选择一个自己佩服的客家名人进行介绍,可以从伟人的生活小事或者伟大事迹等各方面去反映客家人民的精神,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客家文化能够丰富教学的内容和丰富,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通过挖掘多样化的客家文化来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同时利用不同形式的客家文化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储存,利用客家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爱华. 客家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J]. 湖南教育(B版), 2018, 000(010):34-35.
[2] 江志芳. 客家精神在特区语文教育中的有益探索[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6, 000(001):221.
[3] 江剑锷. 客家祖训家规与小古文结合的诵读研究摭谈[J]. 中国德育, 2019, 000(015):P.40-42.
[4]黄学洪.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策略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004(011):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