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滨
学校全称:剑阁县高观小学校
教科版新教材在教学理念、实验器材和协同发展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变,并且配套了一本学生活动手册,能有效辅助学生探究科学原理、学习科学知识。新教材在减少每一册的课程内容的同时,增加了更多的动手操作课程,其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实际。下面我将从上述内容展开,浅谈小学科学新教材教学更新的一些策略。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整体框架不变,发扬了老版教材内容详尽且有条理性的优点,同时也吸收一些先进的实践经验,对某些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广泛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如科学概念不明显、课程内容繁多和知识点难度过大等问题。有些章节内容安排虽然大体相同,但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已经随着时代更新。旧教材内容详细,知识点多,并直接给出科学概念,而新教材显得更灵活,减少了很多文字上的描述,更加注重探究过程,通过教材引导学生逐步走进科学世界,通过一个联系生活的“科学聚焦”版块引入新课,然后开始进行科学探究,通过简单的科学词汇加以引导,减少课本框架对学生思维的束缚,整体上偏向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探究、研讨,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原理、理解科学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例如在“谁先迎来黎明”一课中,旧教材安排在五年级下册,通过猜想、和模拟实验,引入相对论的概念来确认地球自转方向和认识世界时区图,其内容较多,难度偏大,学生理解起来很吃力。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经纬度的相关知识,直接学习本课内容会出现明显的知识盲区,部分学生由于无法跨越该知识盲区,其原有的储备知识无法同本课内容形成有序联系,会出现思维断层,最终只能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死记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失去了学习兴趣。在新教材中,这一课被安排在了六年级上册,而学生在三至五年级的科学课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并且新教材课程内容安排简单化,重在通过地球仪旋转的模拟实验,同时进行研讨分析,引导学生的思维随实验的进展而开展,随着地球仪的转动自主推断出地球自转方向,确认率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新教材也注意到学生知识盲区和思维断层的问题,删去了认识时区图这部分的内容。从新教材的设计上来看,其对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更强的思维引导能力和课堂组织把控能力,能够适时适度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现;同时还需要有更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深入简出地传递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
新教材配套的学生活动手册是此次教材改版最成功的方面之一。有了学生活动手册,学生可以及时记录下课堂实验观察到的数据、图像和得出的实验结论等。特别是现在使用的是循环教材,有了活动手册的辅助,学生能够根据课堂实验并结合自己对本课科学知识点的理解,自主完成课堂笔记,有效培养学生及时记录的好习惯,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修订后的新版教材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板块”的呈现方式。“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四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使师生不必再去识别过程,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理解活动意义以及注重它们的联结上来。
二、实验器材的更新
新课标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实验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建构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器材的准备是实验探究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优化是上好实验探究课的关键。所以新教材特别注重实验器材的更新。在以往的教学中,实验器材主要来自于学校实验室,特制的实验器材居多,配备数量有限,学生可操作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多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虽然有些实验内容来自生活,学生可以课后自行实验,但是在实际中,学生课后自行寻找器材进行实验的很少,实验效果和实验安全均得不到保障。另外还有一些器材在很难就近寻找到,以上各种原因导致有些实验课只能通过演示实验,观看视频和教师讲解等方式进行,学生参与度低,无法有效调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和主动性。新教材所设计的实验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实验器材也随之更新,很多实验器材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材料自制;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购成为了最主要购物方式之一,新教材改革后网上也出现了与实验教材相配套的实验材料包,学生个人购买或者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购买实验材料包就可以拥有一学期的实验器材。无论是自制实验器材,或是网购实验器材包,其目的都是使学生从最开始的器材准备环节就参与其中,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和发挥的空间。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用探究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最后又服务于生活。这种“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实验理念和倡导学生全过程多角度参与的实验设计,在实践中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重与相关学科建立协同发展关系
由于小学科学课程中会涉及数学、语文等学科的相关内容,新教材特别注重与小学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进行匹配。在教材内容的编辑上可以看出,编委会做了大量的调研和确认,以保证本教材与其他学科对于相同概念发展的论述和解释的一致性。例如,物体的运动单元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建立在二年级数学方向与位置的学习基础上;沉与浮单元在教授学生计算浮力大小时,涉及到物体体积计算的教学,是在五年级数学体积的概念建立之后。
综上所述,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的更新策略是建立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之上,集中体现在对原有教学理念和实验器材更新上,同时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建立协同发展的联系。新版教材直面教学痛点,通过一系列的更新,建构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堂,不断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提高科学综合素养提供了重要保障。
总结:以学定教教学思想应用的根本目的是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将学习变为学生日常生活的全部,学习也不是未来人生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确立时,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助力自身健康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只纠结于科学学科的教学内容,还需要尊重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关联性,从课程教学的整体去思考自己应该承担的教学责任,尊重知识的复杂性,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参考文献:
[1]龚幼平.以学定教,充分预设——小学科学教学有效备课的实践与探索[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8,(5):13-15.
[2]金玉.以学定教,助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6):111.
[3]刘田华.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生本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J].高考,2016,(027):81.